|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江天骄(视频直播截图) |
中评社北京5月9日电(助理记者 徐媛)5月6日下午,清华国关新知论坛举办了以“全球网络空间的脆弱稳定状态及其成因”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黄宇兴主持,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江天骄受邀主讲,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作为特邀嘉宾参与研讨。江天骄认为,理想状态下的网络空间战略稳定至少在全球层面意味着持续缩小的数字鸿沟,在大国关系层面意味着通过外交热线、信任建立措施和危机管控机制等一系列手段减少误判,并通过联合溯源、国际漏洞公平裁决机制和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措施逐步扭转进攻主导的态势,直至网络攻防平衡建立。
江天骄首先分析了理想状态下的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包含的三点支撑要素。第一,全球网络空间的稳定运行高度依赖各行为体之间的合作,互联网通过新技术革命提升治理效率、优化治理结构。人类在网络空间中的互动并不局限于一国国境或是特定物理空间,各种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相关服务和体验有赖于各行为体之间的共识和协作。出于各个行为体合作的需要,计算机就通过固定的代码和程序构成特定的软件处理相关信息,并确保其运算的效率和可靠性。
江天骄指出,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第二点支撑要素,是全球网络空间的运行需建立在各国通过制定国际规范合作应对安全威胁的基础之上。在全球治理中,国际规范规定了适当的国家行为准则,约束了国家行动。通过国际规范约束网络行为、促成国家间合作也是维护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重要基础。20世纪末,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就对信息通信技术可能被用于破坏国际稳定与安全表示担忧,认为有必要通过制定国际规范阻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基于这种认知,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UNGGE)于2004年正式启动,旨在讨论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合作措施,构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尽管由于网络空间活动的复杂性,各方对于特定网络行为的界定以及法律规范的适用存在一定分歧,但普遍认可通过制定国际规范约束网络空间行为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第三,网络攻防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网络空间中的行为体尤其是主要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也处于均衡状态。江天骄认为,根据攻防平衡的一般理论,如果进攻比防守更容易,那么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理想状态下的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应当建立在攻防平衡的基础上。但网络空间的匿名性、跨国界和去中心化的特点几乎完全符合进攻主导的态势,网络攻击面临的溯源难题、网络防御的碎片化、高昂的成本、全球供应链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网络武器易于扩散等因素加剧了网络冲突的可能。国家间力量对比悬殊也容易引发强国的机会主义扩张,加剧全球网络安全面临的“木桶效应”。防御能力较弱的国家会成为木桶中的短板,降低全球网络安全的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