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背后是责任。督察人员常说,要见人见事见责任。
“云南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典型案例曝光后,云南省对6家责任单位和29名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
督察组在向被督察对象反馈情况后,还会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对失职失责问题,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严肃、精准、有效问责。
此外,督察推动地方对问题一抓到底。通报问题后,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多次作出批示,一些地方省委书记、省长现场督导检查,推动整改工作。相关市县迅速行动,采取有力举措,切实推动问题整改。
不少地方还建立问题整改跟踪调度和盯办督办机制,落实责任单位,并积极开展同类型问题排查整治,以点带面系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治理。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和各督察组会对通报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采取盯办、调度、督办等措施,指导推动地方彻底解决问题。
督察有效强化了地方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一位地方生态环境厅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更多人开始意识到,督察不会是“一阵风”,地方政府要算长远账、算大账,企业则越早进行环保治理,越能更多获益。
同时,督察也会倒逼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地方干部表示,地方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