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网评:提升治理效能 “治大国如烹小鲜”
http://www.CRNTT.com   2021-12-15 12:27:39


  中评社北京12月15日电/网评:提升治理效能 “治大国如烹小鲜”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秦川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着优势。如何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需要我们坚定“中国之治”的信心,在具体实践中建设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治理体系,因地制宜找到最优方案。

  为此,要处理好五层关系。

  第一,方向和方法的关系。有句话说得好,方向走反了,走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建设治理体系也是如此,如果方向错了,方法再好也会适得其反。建设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治理体系,关键是找对方向,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此前提下,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第二,“大写意”和“工笔画”的关系。如果说“大写意”侧重于谋篇布局,那么“工笔画”则侧重于精耕细作。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大写意”和“工笔画”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凌空蹈虚,再好的制度设计也可能空转。定好盘子是一个方面,理清路子是一个方面,开对方子是一个方面,在重要问题、关键环节上亲自抓、亲自管,带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第三,硬招和高招的关系。硬招不一定是高招,高招也不一定是硬招。一些地方在推进城市治理时,过度迷恋大招、硬招,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取粗暴手段,这种招数越硬,越容易激化矛盾。当前,公民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日益增强,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娴熟,如果再沉溺于落后思维,只会引发群众的不满。多一些四两拨千斤的巧招、让老百姓得实惠的实招,才能取得更明显的治理效能。<nextpage>

  第四,硬件和软件的关系。经营城市,治理一方,既要在看得见的地方发力,也要在看不见的地方发力,既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有的官员热衷于大拆大建,却忽略民生难题,难免招致诟病。治理能力高不高,不光看城市光鲜不光鲜,更要看看民心悦服不悦服。有面子,更要有里子,里子比面子更重要。换言之,提升治理能力,既要看硬件改善,也要看软件提升。所谓的软件,体现在健全公共服务,打造法治环境,尊重公民权利,涵育城市文明。

  不久前,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上海举办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会议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经验,结合实际,把疫情防控短板补齐,把疫情防控准备做足。其背景是,上海“陶瓷店里抓老鼠”式防疫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做法,从主动发现感染者、科学流调、锁定隔离对象、确定管控范围等方面,真正做到了精准防控,“努力最早时间、最低层级、最小成本获得最大防控成效”。这种高超的治理能力,显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治理过程中“沉淀”出来的。

  第五,无为和有为的关系。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古人认为,治大国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懈怠马虎。治理城市也是如此,如果不得法,“有为”只能适得其反。所以,只有找准火候、拿捏分寸,才能取得最大效果。否则,群众不可能在“治理”中增强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多地在城市治理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浙江杭州给城市装上“大脑”,让城市更智慧;江苏等地打造全要素网格化,探索社会治理新格局;北京、江西等地法院推行线上调解,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共同点是各地都积极探索治理之道,更好地提升治理水平,这种智慧值得借鉴、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对于各地政府来说,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更好地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