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着眼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眼于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着眼于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风貌,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基因;着眼于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知识技能培训。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让更多人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同时,着眼于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培育世界级城市群,强化都市圈引领和县城支撑;着眼于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力,加快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着眼于疏解超大特大城市人口,统筹以水定城、安全发展等需要,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要继续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同时,推动区域重大战略之间以及与其他战略的融合发展、协同落地,明确具有协同性、全局性、标志性的战略支点和抓手。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要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同时,着眼于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创新要素集聚优势,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着眼于更好实现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着眼于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确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落地。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要继续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要求,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同时,着眼于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制定实施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方案;着眼于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开拓重要动力源和提升重要功能性区域保障能力,明确国土空间结构优化方向,确保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精准落地。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筑牢国家民族生存发展根基。要继续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同时,着眼于解决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的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眼于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眼于推动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深度有机融合、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深刻变革,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眼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积极引导绿色生产与消费;着眼于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深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要继续深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优进优出战略、“走出去”战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等。同时,着眼于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双向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充分运用好重要关键性资源、产品、服务等的战略性功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着眼于防范金融风险,协同推进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着眼于提升在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特别是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中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制定全球经贸规则。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同时,着眼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进收入分配格局优化调整;着眼于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要继续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身战略、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同时,着眼于防控重大疫情和重大传染性疾病,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着眼于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幸福感、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深入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着眼于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深入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深入实施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同时,着眼于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深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要继续深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科技兴军战略、改革强军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粮食安全战略、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能源安全战略、金融安全战略、食品安全战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同时,着眼于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和核心技术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保障能力;着眼于强化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着眼于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系统破坏和功能退化趋势,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着眼于全面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着眼于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等等。
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等。同时,着眼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眼于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加强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着眼于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进一步统筹落实好国家发展战略
进一步统筹落实好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强化战略思维、突出战略协同,确保体现党中央战略意图、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处理好发展与空间、发展与保护、发展与安全、发展与开放等重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发展与空间的关系。对于发展而言,空间是载体平台,是要素保障,也是管控约束。任何一项发展战略都需要在空间上落地,每一个空间单元也都具备其战略定位和战略功能。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国家统一的规划体系中,表现为国家发展规划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以及后者对前者的支撑。为此,必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与国家发展规划衔接机制,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应包括同期国家发展规划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空间保障方案。
二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保护也是一种发展方式,比如,对于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来说,就是要通过严格保护才能发挥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功能。当在战略谋划和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项目落地的冲突和矛盾时,应回到国家战略利益层面上统筹协调,算战略账,进行战略模拟评估,在此基础上作出战略选择和战略决策。
三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和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背景下,安全问题更加凸显。事实上,安全与发展并不矛盾,安全的发展是基础底线和基本要求。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在战略上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和安全意识,建立国家战略安全审查机制,在战略体系的顶层设计、各领域各方面战略布局、具体战略项目谋划上开展安全审查,确保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四是处理好发展与开放的关系。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发展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但人类仍面临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与此同时,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战略谋划和实施中,要坚持在开放中充分获取发展的资源和条件,战略性运用重要优势资源,全面对标国际法、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和国际话语体系,为发展赢得更为主动、更为宽松的环境。
第二,加快构建全链条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决策、实施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战略研究机制。加强对国内外发展战略动态的长期跟踪分析,组织专业化研究力量,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梳理重点产业关键“卡脖子”领域方面的清单,梳理核心关键行业及其龙头企业供应链清单,梳理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外部市场、外部通道清单等,建立发展战略决策支持系统平台,提升在复杂条件下战略研判、推演、运筹和决策支撑能力,前瞻性提出符合党中央战略意图、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战略设计建议。强化对全球主要国家科技、产业、企业以及重大战略动向等方面的深度持续跟踪研究。围绕全球公共问题阐释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围绕中国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工程提出中国主张、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建立健全战略决策机制。加强党的领导,规范战略研究制定、衔接论证、合规审查、审批发布等程序以及战略名称和载体形式,提高战略决策的严肃性、权威性、科学性、协调性等。
三是建立健全战略实施机制。包括从战略部署到制定规划、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的战略递次推进机制,各地方各部门、各领域各方面的战略统筹协调机制、战略分解落实机制。
四是建立健全战略评估机制。基于大数据等技术方法,建立国家发展战略实施跟踪监测平台,及时精准识别战略落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大风险等,评估其对战略实施的系统性影响,并据此提出战略调整建议。
第三,更好发挥统一规划体系统筹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综合性平台功能。
一是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对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作用。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部署,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聚焦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通过每五年编制的国家发展规划,特别是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不断细化实化各项战略阶段性目标和具体任务安排。
二是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统筹重大战略的时空安排作用。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强化各类规划与国家发展规划的统筹衔接,既要明确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任务,通过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体系,又要明确空间发展格局、空间结构优化方向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安排,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为国家发展战略落地提供空间保障。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战略走”的工作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是更好通过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发展规划衔接联动,推动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精准落地。统筹研究部署实施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体系,梳理和确定战略支点和战略抓手,特别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所明确的重大工程项目,明确空间支撑和地方责任,跟踪各地方各部门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重大问题,及时纠偏整改。制定省级和市县级发展规划技术规程,确保各级规划的技术规范、语言体系、目标导向、重点任务在内在逻辑上的高度统一,实现三级发展规划一体联动落实国家战略体系的工作机制。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作者单位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单位 执笔:陈亚军 徐策 赫胜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