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其中提到浦东新区要成为“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
东方网发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晁钢令文章表示,这一方面说明了在当前国内外的形势下,扩大内需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希望能有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来扩大国内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央认为浦东新区有这样的资源和条件,可以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探索新路,做出典范,能在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增长方面产生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同时上海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过程中,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使得浦东新区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对于全国和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章分析,“意见”还指出,要“提高供给质量”“着力创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以高质量供应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这一提法是值得关注的。近几年,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一直在努力扩大国内需求,但以往主要强调从需求侧引导消费,全国各地也都主要通过以降价让利为特征的大规模促销活动来推动消费,扩大需求。虽有成效,但起色不大。原因是再大力度的促销活动如果没有消费者所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为支撑,效果都是十分有限的,更不可能促使消费升级。所以只有根据消费者的需要,通过提高消费供给的质量,不断提供和更新他们所喜欢的商品,才能从根本上扩大内需。这次“意见”中强调从提高供给质量的角度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就是要求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促进国内需求的扩容和提质。中央是希望浦东新区能在这方面有所探索,为全国扩大内需的工作做出典范。
而提高供给质量则主要涉及“消费内容”和“消费模式”两方面供给的创新和提高。从“消费内容”方面看,“意见”提出要“不断提升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特别强调浦东要“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品首发地、引领消费潮流的风向标”。毫无疑问,成为大量高品质品牌商品的首发地,成为引领消费潮流的风向标是所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浦东新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自然也必须在这些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虽然在引进国际著名品牌的首店,吸引新品首发方面上海这几年做的一直很不错,每年都有数百家首店入驻和大量新品首发。但必须注意这次文件中提出的是“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品首发地”,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样的新品首发才能对全球市场的消费产生强大吸引力?自然不会是一般的“本地首发”或“全国首发”,而应当是“全球首发”,然而这几年“全球首发”的比重并不高。所以浦东新区要发挥在消费方面的引领作用,就应当在引进更多“全球首发”或“亚太首发”的高品质国际品牌商品方面下功夫,这样才可能站到引领消费潮流风向标的高度。
另外,“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品首发”不应当仅仅是对国外品牌的新品首发,也应当包括我们本地具有全球影响力品牌商品的新品首发。但是目前来看,上海本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品品牌实在不多。所以浦东新区应当在继续积极吸引国际著名品牌商品的首店入驻和新品首发的同时,利用其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方面的优势,高度关注和引导高品质消费品的开发与创新。特别是要利用浦东新区的科技创新优势,将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消费品创新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高新科技向消费领域转化,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消费品品牌。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积极导入在消费品开发创新方面的优秀企业和人才,并为本土高品质消费品及其品牌的创新研制和推广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在“消费内容”供给方面,“意见”除了要求打造新品首发地,引领消费潮流之外,还特别强调了对于服务消费的供给和提升,这也是值得关注的。现阶段虽然在商品消费方面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明显,但在许多服务消费方面(诸如医疗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等)不仅供给是不足的,而且质量也不够高。“意见”在促进高品质服务供给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甚至提到要放宽电信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等服务消费市场的外资准入限制,也提到了要通过建立服务性消费标准体系来保证和提升服务产品的质量。浦东要充分利用其资源和市场优势,开发建设更多服务性消费的项目,如高端养老社区和养老公寓,高端医院和康复中心,更多的现代化文化体育设施等等,以在提高服务产品质量方面走在前列,树立典范。
在“消费模式”供给方面,“意见”则主要强调了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和智能型消费终端设施建设等内容。随着市场和科技的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和替代将会越来越快。抓住潮流,把握先机,对于扩大内需也能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在线购物和在线消费是市场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对消费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是消费模式和业态的创新,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标志。“意见”中提到的“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和“智能化消费终端”都是当前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的主要代表,也是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和完善之中,其目标就是使消费更加便利、满足和安全。这里要强调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企业经营观念的改变,线上和线下购物消费再也不是相互抵触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是可以在市场扩展和销售提升方面相互促进的。所以进一步的发展就是要求融合的更为紧密,更为高效,同时让消费者更为便利,更加满意。还应注意的是,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也正在向服务消费领域延伸扩展,如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文体活动等,都是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加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如何扶持网络弱势群体,这些都是在现代消费模式发展中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意见”中还提到了对消费新业态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即要容许具有成长性的新业态在探索过程中“试错”,这也是在为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文章指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浦东还应当着力打造世界级的标志性商圈和特色商圈。陆家嘴地区要利用其现代化设施和高端消费人群集聚的优势,导入更多国际著名的品牌店和百货店,增加现代化的文化娱乐设施,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标志性商圈。同时应当充分利用所拥有的独特资源,打造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商圈。除了线下商圈之外,浦东还应当建设更多面向全球市场的商品交易平台,包括“跨境购”“跨境销”的线上交易平台,以促进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循环和流通。
浦东还应当充分利用自贸区和大量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的有利条件,为降低进口商品的经营成本和缩小同国外同类商品的价差进行一定的努力,以扩大进口商品在国内的市场面和销售量。如可以尝试以保税陈列展销的方式降低进口商品经营企业的成本。也可开设以“国别店”方式经营的购物中心,形成国别文化和商品相互交映,吸引国内外的消费者观光和消费。以及利用中国(上海)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开设常年优质进口商品展销平台等等。
“意见”还提出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上海旅游品牌”。实际上,在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战略中,已将“旅游”包含在内。而这次“意见”特意将其列出,是对旅游在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更为强调。确实,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吸引外来市场群体和购买力是十分重要的。同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比,目前上海在吸引外来游客(特别是境外游客)方面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应当重视对上海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充分利用。特别应当对于具有深厚的海派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要进行挖掘和宣传,要创新开发更多的旅游文化衍生商品,使旅游能成为推动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