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保钓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地区青年学生也纷纷组织抗议示威活动,保卫钓鱼岛领土和主权。4月12日,成功大学学生向台南美国新闻处长提出抗议。13日,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校园内出现“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 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 不可以低头”和“我们要到钓鱼台去钓鱼”等标语,表达爱国热情。14日,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学生前往日本驻台机构及美国驻台机构抗议,递交抗议书。同日,针对台湾地区青年学生的保钓活动,时任台湾行政机构副负责人的蒋经国接见高校青年教师,劝告他们不要使社会陷于混乱。国民党当局在肯定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的同时,还派出官员和学者前往各大专院校对学生进行疏导。20日,“台湾大学学生保卫钓鱼台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会后召开了“钓鱼台问题座谈会”,台湾外事部门发言人魏煜孙,民意代表胡秋原、李文斋、谢仁达等应邀出席,魏煜孙希望青年学生“瞭解政府,信赖政府”。次日,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周书楷,由北美司司长钱复、台大校长阎振兴陪同,至台大演讲,重申国民党当局维护主权立场,同样希望青年学生要“信赖政府”。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罗云平也发表谈话,呼吁“青年学生保持冷静,以合理的方式来表达爱国热诚”和“信赖政府,安心读书,才是正常的报国之道”。〔19〕国民党当局通过引导及劝说,基本掌控青年学生的保钓活动。针对美日签署“归还琉球协定”,青年学生决定于6月17日发动示威游行。国民党当局获悉后,经高层研究讨论,决定把游行限定在法律容许范围内,校方指示“人数愈少愈好,节目愈简愈好,路线愈短愈好,时间愈快愈好”。〔20〕当天,台北青年学生前往美国、日本驻台机构,游行示威,宣读并递交抗议书。抗议书将矛头直指美日两国,而没有指责国民党当局软弱,基本与政府立场保持一致。
由上可见,国民党当局针对海外和境内的青年学生保钓运动,在阐明政府维护钓鱼岛主权立场的同时,都积极采取疏导措施,引导青年学生将诉求与政府保持一致。相较而言,国民党当局有效掌控境内的青年学生保钓运动,而部分海外保钓人士则摆脱国民党当局的掌控,将保钓运动发展为统一运动。
三、国民党当局维护钓鱼岛主权的反思
国民党当局在1971年6月之前就已经关注钓鱼岛问题,多部门联合处理,针对事态发展,迅速及时展开相关措施应对,批准《大陆礁层公约》,颁布《海域石油矿探采条例》,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相关资讯,积极与美国和日本斡旋。国民党当局的立场也是非常明确的,钓鱼岛列屿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当然,国民党当局强调的“中国”是“中华民国”,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由于1949年后两岸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所导致的,但这并不影响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也不影响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国民党当局也关注大陆方面对钓鱼岛的态度,在台湾外事部门整理的钓鱼岛大事年表中就记载,大陆方面广播电台在1970年12月3日的广播中首次指出钓鱼岛并非琉球群岛之一部分,而系属于中国大陆之领土。〔21〕所以,1968-1971年间国民党当局主动保卫钓鱼岛,种种因应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钓鱼岛主权及领土完整,向美国、日本及世界宣示了钓鱼岛主权,并非如谢长廷所质疑的“做了什么抗议?”
但不可否认国民党当局并没有及时、全部对民众公开,导致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不知道1971年前国民党当局的这些因应。尤其国民党当局对美国和日本的交涉,几乎没有公开,其藉口是“外交交涉,依照国际惯例在协议或条约未决定前,双方都有保密的责任,至决定或签约后双方一定公布,同时还须经国会批准,始能生效”。〔22〕其实,国民党当局官员召见日本和美国驻台官员,交涉钓鱼岛问题,并非商讨“协议”,台湾《中央日报》却没有任何报导。台湾相关部门对钓鱼岛的探勘活动,并非对外活动,也未能及时对民众公开。所以,民众没有及时获得真实资讯,自然会认为国民党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软弱无能,倍加指责。但国民党当局公布大陆礁层石油矿区保留区位置表、批准《大陆礁层公约》及所附保留条款、批准《海域石油矿探采条例》,以及在台湾《中央日报》上发表系列文章,这些举措还是通过报章向民众公开了,并非如谢长廷所说“遍查历史纪录”仅有“二纸声明而已”。
1949年,国民党当局迁台后,虽然仍保留在联合国的位置,但政治、经济、军事及对外关系都深受影响。美国对国民党当局给予扶植和援助,而国民党当局对美国采取一边倒政策。因此,国民党当局寄希望于美国出面,将钓鱼岛主权归还台湾。而且国民党当局的政治实力和军事力量,也不能以武力解决钓鱼岛问题。此外,台美关系及台日关系也决定国民党当局要通过外事途径解决钓鱼岛问题。客观的历史条件及国际环境,决定国民党当局“处理国际争端”“不主张诉诸武力”,而采取“直接谈判、调停、斡旋、仲裁及诉诸国际法院等途径解决”和“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为宜”。〔23〕当钓鱼岛问题发生时,国民党当局只能依靠美国,希望与美国公司合作开发油气,希望美国出面将钓鱼岛归还台湾。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将领土与主权问题寄希望于美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钓鱼岛问题的。
1949年后,海峡两岸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虽然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但彼此之间的对峙始终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其国际地位及影响日益提升。1970年,新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更是轰动世界,让在美国的华人也扬眉吐气,感到民族的自豪。国民党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仍以两岸对立的思维模式,防范大陆方面。因此,国民党当局希望青年学生配合政府的保钓行动,教育部门负责人罗云平就曾劝告留美学生,“勿为中共统战工作所利用”。〔24〕海外留学生向国民党当局发表公开信,前往国民党当局驻美机构递交请愿书,希望国民党当局能出面解决钓鱼岛问题。但国民党当局的表现,严重动摇了国民党当局的合法性。1971年11月,海外留学生陈恒次、陈治利、王正方、王春生和李我焱归国参观,《联合报》27日报导大陆方面“利用青年爱国热情”“操纵保卫钓鱼台运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战,最终实现抗战的胜利。但在钓鱼岛问题上,国民党当局却采取两岸对峙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保钓运动的效果。
四、结论
无论从地理、历史,还是法理上,钓鱼岛其附属岛屿都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1968-1971年间,国民党当局围绕钓鱼岛作出种种因应,并产生一定效果,虽未改变美国擅自将钓鱼岛交给日本、从而导致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的事实,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或抹杀国民党当局的努力。国民党当局基于两岸对峙思维模式,弱化了保钓运动的效果。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应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钓鱼岛主权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本文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专案“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历史文化认同融合研究”[16JJDGAT002]阶段性成果。
注释:
〔1〕〔9〕《钓鱼台列屿问题之专案报告及研究》,《外交部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602/0020,第59、80页。
〔2〕〔3〕〔4〕〔5〕〔6〕〔7〕〔8〕《钓鱼台列屿问题各机关所提资料》,《外交部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602/0021,第4、1、34、43-44、82、84、87-89页。
〔10〕〔11〕《钓鱼台》,《外交部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412.7/0012,第236页。
〔12〕《钓鱼台列屿问题之专案报告及研究》,《外交部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602/0019,第20页。
〔13〕〔15〕〔24〕李子坚:《第一次钓运的回顾》,龚忠武、王晓波、林盛中等:《春雷之后:保钓运动三十五周年文献选辑》,台北:人间出版社,2006年,第29、19-20、28页。
〔14〕〔19〕 《旅美学人上蒋介石书》、《信赖政府,安心向学》,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编着《钓鱼台列屿问题资料汇编》,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11年,第30、487页。
〔16〕《张秘书长代表总统答覆旅美学人书》,《外交部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713.1/0039,第11页。
〔17〕〔18〕〔20〕《评张群代总统答五百海外学人书》、《四一○全美中国同胞华府示威记要》、《六一七学生示威纪实》,林国炯、胡班比、周本初等:《春雷声声:保钓运动三十周年文献选辑》,台北:人间出版社,2001年,第69、351、517页。
〔21〕〔22〕〔23〕《钓鱼台》,《外交部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档号412.7/0012,第189、236、236页。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3月号,总第27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