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10日电/“审计等部门要把新增财政资金使用作为审计重点。”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青岛主持召开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视频座谈会时强调,建立资金精准直达、有效使用、严格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效应。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六稳”“六保”确定增加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这是一场缓解市县财政压力的“及时雨”,备受各方关注。眼下,让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让“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这样方能真正给基层“解渴”纾困。作为一种“经济体检”制度,审计机关须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挺起监督责任,精准发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确保新增财政资金使用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让钱花在刀刃上。
把宝贵的资金用好,前提是打通资金链、疏通堵塞点,让资金流转畅通无阻。各级审计机关应积极行动起来,统筹调配审计资源,聚焦预算编制、资金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等全流程全周期,找准发力点,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促进减少资金沉淀、防止资金滞留,推动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
要坚持问题导向,瞪大眼睛,对有可能发生截留、挤占和挪用的现象及早预警和防范,及早堵塞漏洞、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坚持零容忍,对做假账、搞空转等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加强同纪检监察、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保证基层尽快拿到资金、科学安排资金。
资金到了基层,仅仅是第一步,要真正惠企利民,离不开基层的精打细算、精准施策。因此,审计机关应紧盯资金使用“最后一公里”,从政策细则制定、部门职责履行、绩效评价等方面开展跟踪审计,把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推动资金精准落地,助力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大规模社会资本,激活更加广泛的市场主体活力。
此外,应重点关注稳企业、保就业等领域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对“一拨了之”“一发了之”“撒胡椒面”式分配以及搞“大水漫灌”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加大审计力度,严格督促督查,防止政策走偏变样。审计中,应统筹关注脱贫攻坚、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社会救助等多项政策的衔接协同,强化有机融合,减少损失浪费。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让基层更好地穿针引线,需要赋予基层相应的自主权。审计机关应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目标导向,鼓励创新求实,对基层创造性使用新增财政资金、通过整合捆绑等方式,发挥资金集约效应、全程网上办理申报等经验做法,给予大力支持。应优化工作氛围,强化正面清单引导、负面清单管理,推动主管部门创新监管机制,减少“中梗阻”。应把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始终挺在前面,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资金管理使用中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查深查透查实,依纪依法作出处理。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孙现富 郑茂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