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过去几个月来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减弱。但中国经济低迷主要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而不是像美国人臆想的那样(是其关税战略大获成功的结果)。中国经济减速最初是由中国政府的去杠杆化运动引起的。与此同时,美国关税的副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为避免经济下行的风险,中国马上发挥了其固有的政策优势:比西方国家更高的政策灵活性。在过去一年中,中国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促使银行贷款增加,2019年年初信贷增长也开始回升,到2019年年中应可盘活中国整体经济。
与中国相反,美国当前经济形势主要来自短期动力的作用。2017年年末大规模减税让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升至3%左右,但随着财政刺激作用衰减,经济GDP增长也会相应下降。此外,越来越多的风险都在指向更加严峻的美国经济形势。2019年初美股反弹并未抵消2018年末大幅下跌的影响,还沉重打击了家庭财富和消费者信心(导致2018年12月零售总额大幅下降)。加之美国失业救济申请人数小幅上升、住房市场持续疲软、全球经济基础失稳、美联储手段有限等因素,美国经济的韧性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
截然不同的增长轨迹让美中经济长期基本面差距更加悬殊——中国的政策引领并改善中国经济状况,而美国的政策限制则拖慢美国经济发展。2018年中国国内储蓄率达到GDP的45%,几乎是美国18.7%的2.5倍。
文章称,美中储蓄的差距反映了两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基础存在关键差异。2018年,中国投资占GDP的比率达到44%,美国却只占21%。这意味着中国有更充裕的资金用于投资改善未来长期经济发展的必需条件,如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科技研发以及自主创新。
此外,随着美国长期性预算赤字进一步压低国内储蓄,中美储蓄鸿沟未来很可能进一步扩大。另外,美国还需要长期保持经常账户逆差来增补其羸弱的国内储蓄,支撑其有限的投资潜力。这样一来,庞大的多边贸易逆差将随着经常账户逆差出现。中美贸易协议最薄弱的环节暴露无遗:美国指望依赖中国提供的双边贸易方案,来解决自己与上百个贸易伙伴间的逆差问题。
罗奇最后总结称,归根结底,经济实力是相对的。美国经济当前的优势地位似乎是昙花一现。美国经济长期基本面十分堪忧,其短期内展现出的韧性已是强弩之末,未来可能进一步衰微。中国的处境则正好相反,当下的短期性疲软持续到2019年年中便会告终,其长期基本面是比较稳固的。文章称,美方贸易谈判代表应该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如梦初醒:他们误判了中国的力量,也高估了一份“面子协议”能带给美国的实际好处。
香港《南华早报》2月23日也提醒称,中国有权制定自己的经济愿景,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应记住这一点。
文章解释称,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有理由且有权为它的国家制定一个经济愿景,而经济愿景可以有理由以产业政策的形式出现。用本国纳税人的资金来使这一愿景具体化似乎也无可争议。希望本国企业成为此类补贴的受益者,这种做法适用于中国,也同样适用于德国和法国。
文章指出,如果认为这是中国高官在与美国贸易官员谈判时为自身的产业政策辩护,那是情有可原的。因此,美国谈判代表挑战这些权利的努力似乎难以自圆其说。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有很多事情可以重点关注,而不会引发有关产业政策和补贴问题的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