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如何跳出“大数据杀熟”怪圈
http://www.CRNTT.com   2019-03-18 09:19:58


  中评社北京3月18日电/过去半年内里,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统计数据显示,投诉大数据“杀熟”的案件共4起,“变相涨价”案件达101件。在生活服务类电商日益发达的今天,大数据“杀熟”一直是网友热议的话题,滴滴出行、淘宝购物等诸多网络平台企业纷纷被曝出可能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

  所谓“大数据杀熟”,指的是网络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分类处理商家自身积累或第三方的用户信息,并通过分析出其中使用次数较多的客户进行隐蔽式抬价,商家可以借机达到利益最大化的差别化价格策略。也就是说,一件产品卖给老客户的价格可能比卖给新客户的价格高出几元、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不等,商家在其中赚的盆满钵满。这种杀熟策略利用了人们对已知商家的信赖而进行的抬价行为,往往不容易被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发觉,形成一种低价吸引新客户,高价“回馈”老客户的定价“怪圈”。

  如今社会,大数据早已不是新鲜名词。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电商的流行,都推动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提升。因此,目前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统计并进行“杀熟”并不是什么难事。人们的消费方式也逐渐发生改变,逛街逐渐被网上购物代替,越来越多的人日常购物都喜欢在网上购物平台进行,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虽然没有确切法律将大数据“杀熟”定义为违法犯罪的商业行为,但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这种行为确实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消费者应该提高购物时的警惕心,提升对商品价格的敏感度,注意观察不同网络电商平台之间的价格差异,规避有“杀熟”现象的商家,真正做到“货比三家”,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另外,从法律上应当加强对大数据“杀熟”行为的管理,通过规范购物平台操作流程,使商品价格透明化、公开化,严防商家的隐性操作,做到有效监管。

  大数据“杀熟”就是一种价格差别对待的“怪圈”,容易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还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要遏制大数据“杀熟”现象,不仅需要整个社会营造一种诚信氛围,还需要互联网电商进行严格自律,也需要监管部门对电子平台进行大力有效监管,杜绝损害消费者利益情况的发生,走出大数据“杀熟”怪圈。

  来源:红网  作者:回娜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