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表达易“出圈”
“1000年后的胖妹如我,看到那时的你,真是羡慕、嫉妒、爱”、“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努力减肥的胖妹,我曾梦想生活在大唐”。《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通过现代胖妹的语调与视角,介绍了唐代胖妹的一生,带出了当时的风物之美,这种别出心裁的对话方式,让观众印象深刻。
新媒体时代到来,纪录片的视角越来越接近普通人,语言越来越接地气、口语化,受到更多年轻观众的认可与喜爱。《故宫100》的解说采用了独特的方法,比如用铜狮的口吻自述,生动、有趣;《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平民化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匠人的日常生活;《如果国宝会说话》用流行的话语、文案让节目多次“破圈”。
为了让讲述的文案直击观众的心灵,徐欢曾介绍,《如果国宝会说话》片中一段的文案,好几个人写,写了好多稿,花费很长的时间,文字必须简洁、准确,又不能过于说明性,加入了现代人的情感、认知与判断。
“通过现代化的传承探索实现艺术突破,以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化表达激发从创作者到观众群体的创新活力,可以使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成员加入到助力传统文化活化创新的队伍中去。” 刘忠波告诉记者。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更新讲述的方式。正如张同道所言:“我们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时,不要板着脸,用一些高大上的词汇、沉重的语调去讲述。不要把文物看成沉睡在博物馆里的哑巴,应该去激活它的生命,与它对话,找到文物背后文化的精灵。五千年文明原本就是生机勃勃的,充满创造性的瞬间,充满亲切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