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面对人身财产损失,“不伤害”一直是人们对待动物的行为底线,各方都在尝试用“不冲突”的方式去引导动物回归自然。在网络上,大家都是围绕这些动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离家”“如何回家”“如何保护”等问题展开研探和科普,形成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
不过,要想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还是要靠人类的努力和让步,加强和改进生物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归还”原本属于它们的生存区域。
据报道,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很多生活于此的山民从世代居住的村落搬迁出来,将土地退还保护区。西双版纳州在猛海县还建立了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300多台红外相机时刻观察象群动向,经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确认后,亚洲象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会在预警系统App上自动发布,保证人们正常生产活动的安全。
2017年8月19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长春挂牌成立,中国政府在近1.46万平方千米林区中,建立网格化包保制度,签订保护责任状,建立了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自然资源保护工作机制。
可以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进度幷不慢,但是要想改善野生动物被极度压缩的生存环境,同时保证人类必要的生产居住空间,不仅仅是简单的“人退兽进”可以解决。保护区、缓冲带、观测技术、干预手段、补偿机制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都需要科学统筹实施,如此才能和动物成为真正的友好“邻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