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http://www.CRNTT.com   2006-03-24 16:15:45



  祖国大陆在结束“文革”动荡之后,走上一条改革开放之路,幷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九点主张,人称“叶九条”;以后又有“邓六条”、“江八条”,但当时中国人均GDP祗有一百八十美元,台湾人均GDP四千美元,日本人均GDP在一万美元以上,美国在二万美元以上,这种不对称的经济实力,使我们的统一诉求变得苍白。以后中国大陆经济虽不断起飞,但对急骤变化的台湾,认识显得迟缓,没有抓住人心,使统独形势变得异常严峻,这不能不说我们也是有责任的。

  我们从1979年提出了“和平统一”方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统一模式,客观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中国迅速地发展起来。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大政方针实在是伟大的,它的历史地位不亚于“改革开放”,它的了不起是在于以空间换时间,因为中国太需要时间让自己摆脱孱弱,太需要时间让自己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邓小平与毛泽东同样秉承了“中国为大,台湾为小”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在今天同样是重要的。今日之中国,第一位的使命仍是完成一百多年来仁人志士们的宿愿——民族振兴,第一位的要务则是抓住历史机遇迅速崛起,舍此之外,体制改革、西部开发、台湾问题等等,均是需要服从这大战略的,这是关系中国人生死兴亡的前途与命运的问题。因此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是要学会韬光养晦从而迅速强大富强起来,这是中国最大最大的头等事情,所以我们仍然要以时间换发展的空间。历史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贫国难统一。

  我们有一千条一万条理由来说明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它与关系整个中国与民族生死攸关的第一要务相比,毕竟有个主次与从属关系。那种以解决台湾为先,然后再去建设的论调,貌似正确,实很荒谬。屡受不公的台湾同胞,在决定接受统一这样的大事上,应允许他们多想一想,允许他们认识有所反覆。我们要用更好的条件让他们欣然拥护统一,不要太苛刻,要信任他们,寄希望于他们。台湾问题说到底,纵然一时走远了,也要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能自愈伤痛。五千年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又有哪一次能够最终得逞?即使暂时的分裂,也要相信台湾同胞会觉醒,也要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有足够力量去从容地收复它,幷将分裂分子一一绳之以法。台湾问题暂时受挫为小,中国前途与命运受挫为大。台湾问题不应该成为我们中国崛起的阻力与压力,而要将它变为我们崛起的动力与助力,这一切都在一念之间,古老的中华民族应具备这种现代意识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迄今符合中国国情 

  解决台湾问题,洗雪历史遗留的耻辱,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良好的愿望,也是民族的意志。正因为这是全体民众的一种意志,所以我们就如何统一这些问题的思考未免过于简单,对台湾的特殊经历及台湾民众各种各样顾虑未免考虑欠周,对国际反华势力的干预未免考虑显浅;认为祗要我们把统一义旗举起,台湾同胞就应该立即响应,就应该立即投入祖国怀抱,否则就是没爱国心,甚至被指责为汉奸等等,是过于简单的。殊不知统一对祖国大陆是再好没有的事情,但对受过很深伤害、曾被遗弃的台湾民众,要重返祖国大家庭,则有许多顾虑;尤其长期以来的“反共”、“反中”教育,使他们不太信任祖国大陆,他们对大陆的历次政治运动及“文革”的血腥残酷心怀恐惧,他们害怕统一后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怕我们再搞政治运动,怕他们好不容易得来的民主权力再度丧失……。统一对台湾民众来讲是涉及灵魂的重新安身立命的问题,是一种文化归属与命运选择问题。因此在统一前,他们至少要搞清楚两岸现状是甚么,台湾现有政治地位是甚么,台湾人的身份是甚么,在统一后中华民国将怎么办……,他们想得很多很细,他们在决定统一与否前,要我们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身份与名份,确保统一后不会被吃掉,他们需要有尊严地被统一。台湾主流民意除“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外,无论如何还包括“求身份”这一诉求,这诉求是我们必须予以正视的。

  对于统一中的这些深层问题,我们似乎考虑不够,甚至长期不去回答他们期待回答的问题。我们对中华民国、台湾政府、台湾法统、甚至台湾《国统纲领》,始终采取不承认的态度,这让很多台湾同胞望而生疑;而台独分子正是借此鼓动台湾独立,用“特殊国与国论”、“一边一国论”去满足台湾同胞“求身份”的欲望,从而激起我们的忿怒,而台独分子又用我们的愤慨去构建台独的“正当性”。统独问题不是两岸问题的核心,今天台湾八成以上同胞都明白,统独、族群、省籍问题是政治人物制造与操弄选票的工具。台湾民意核心是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求身份,合理身份尤其是他们的主要诉求。绝大多数台湾同胞,包括支持民进党的民众,幷不全是支持台独,幷不全是要与大陆对抗,而是一种“自保”心态在起作用。对此我们用了很多时间才有了初步认识,走了一段弯路。走弯路也许是两岸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大陆一些民众对两岸关系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动辄显得不耐烦,甚至还怀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正确性;而台湾则将“一国两制”妖魔化,他们“要和平不要统一,要两制不要一国”。其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迄今符合国情和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方针为我们和平崛起赢得了时间,“一国两制”为两岸提供了“和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真正内涵也许我们远远没有认识。正如胡锦涛主席在今年“两会”期间所言,“一国两制是一项崭新的事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发展。”如果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还有甚么不足的话,则是我们对邓小平的科学构想理解不深,也没有去加以丰富与发展,祗是较多地加以机械而简单的诠释,让这一方针与学说仅仅成了一个口号,而这口号对台湾民众而言则成了个沉重的符号。

  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另一伟大意义,则是提出了一个融合思维,这对饱经动荡、饱受欺凌、饱历斗争与运动的中国大陆民众而言,是一种全新思维。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路革命与斗争而来,习惯了对抗,追求的是立场;调门高充满火药味,总是受赞赏的,反之就会被怀疑立场有问题。这种思维表现在台湾问题上尤甚。其实要真正“和平统一”,实行“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一种新的融合与再造。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事实证明再正确的方针政策,也有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问题。“和平统一”的核心是“和平方式”,“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到底是现在式还是进行式、未来式?我认为是现在式,但统一是进行式的,一个统一的中国则是未来式的。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才能让人心悦诚服。 

  统一是两岸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 

  统一究竟是甚么,是合并还是征服?和平统一究竟是甚么,是日程还是过程?这些基本概念多数人从来没有认真去想过。绝大多数人认为统一就是统一,是不需要多想的。尽管统一是中国人二十一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这么大的大事,却建立在一个模糊的认识基础上,既没有明确的战略,也没有明确的阶段性任务,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法律、纲领、条例、政策,全凭着朴素的追求统一的强烈愿望,这样的统一难免会有波折;犹如一株大树长在贫瘠浅薄的土层之中,它如何去经受狂风暴雨的洗礼?

  但是经过过去二十多年波折,我们终于摸到了统一的规律,并且第一次明确了甚么是统一。2004年初,在全国人代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代表第四代领导集体说了一句大家并不经意的话,他说:“和平统一的过程就是两岸发展和繁荣的过程。”第一次提出了“过程论”。2005年1月28日,贾庆林在纪念“江八条”十周年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互利互惠,合作双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越来越成为两岸同胞的共识”;“祗有在两岸共谋发展、共议统一、共促振兴的正确道路上,台湾同胞才能真正抚平历史的伤痕,获得更大的利益和福祉。”这个讲话把统一的过程与内容具体化了,明确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创双赢、共议统一、共缔一中的过程”,这就是“共同缔造论”。这将邓小平的融合思维大大加以丰富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