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三农」话语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http://www.CRNTT.com   2006-03-15 16:27:09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解决农民集体土地所有的溢生权问题,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和经济条件。有人主张土地私有,其实际既否定了当时历史选择即合作化道路,也动摇了社会主义在农村的经济基础。由于现实农村存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普遍落后于城市,另一是农村内部社会分层和贫富差距明显。因此,土地私有并不能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我们应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解决「三农」问题。

  第一,土地真正归农民集体所有,使之区别于国有和某些利益集团(寡头)所有。任何涉及土地所有权问题都必须由农民集体决议,在广泛民主基础上体现农民每个个体对土地的所有权。

  第二,继续搞活经营。时下有些地方,借口调整产业结构,代替农民决策,实际上是削弱、剥夺农民的经营权。另外,由于市场不完善,行政管理上制衡,农民在权力上缺失,农民经营积极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第三,切实保护农民的收益权。农业税应尽快取消,各种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应由政府承担,农产品经营环节必须顺畅,农民在土地上劳动所得收益归农民所有。

  第四,农民拥有完全的土地处理权。置换、流转、承包、租赁等都由所有者和经营者决定。归根到底,只有激发农民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创造性,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全力推进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各项改革,构建全新的农村社会政治制度,使「三农」政策法制化、制度化。正确定位乡镇政府的职能,构建适应农村发展的「乡政村治」管理体系是首要问题。时下讨论的是否取消乡镇政府问题,过多关注制度成本问题,而忽视社会效益。「乡政村治」管理体系根本问题在于政府职能不明确,村治功能没发挥。乡镇政府主要有三大职能:贯彻政策,管理社会,服务「三农」。现今状况是,重管理,轻服务,落实政策多走样,以致人员过多,霸道十足,矛盾重重,造成上级部门不满意,基层群众不高兴。因此,必须淡化管理,严格落实,重在服务。村治组织是农民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协调发展的组识,但现实上村委会却承担了一级政府的职能,致使村治功能被严重歪曲。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疏理关系,还村治本来面目:一是充分尊重农民自治权,由农民选举产生村委会,彻底结束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实际隶属关系。二是中共在农村的基层组识如党支部、党小组不应与村委会相配套。根据党章的要求,切实发挥党组识的领导作用,而不是以党代政,以党支部代替村委会,以此结束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两委矛盾。三是村委会成员岗位津贴取自于集体资产管理、经营。村委会有责任壮大集体经济,一方面满足自身职能的需求,成员不需由农民供养;另一方面通过集体经济引导,推动农民致富奔小康。

  另外,必须建立和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三农」安全和稳定发展;建构和发展农村市场体系,优化配置农村资源;加大农村水电、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社会发展基础工程的投资,以推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这些政策、制度不能因领导团队、领导人更替而改变,要使适应「三农」发展的政策、制度法制化,建立完善的「三农」法制体系,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以法治「农」。

  重视农村教育科学文化的建设,丰富发展农民文化生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转变农民一些传统落后观念,使「三农」纳入到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来。科教兴农,根在教育。农村现今教育状况十分堪忧。以笔者老家所在村委会来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再也没有一个大学生,很少有人高中毕业,大部分人在初中未上完就出去打工,留守儿童、失学女童比例相当高。原因主要有:学校资源有限,学杂费过高,师资质量较差,有些农民父母由于生活紧迫造成眼光狭隘短浅不投资教育等。一个根本问题是,国家必须确实重视基层的农村教育。

  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个现实的紧迫的问题。十三亿人口,八亿多在农村。其中,每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农民有近二亿,每年还有五百多万以上初高中毕业生回到农村。有专家估计,如能开发利用好二亿青壮年农民中的一半,每年每人创造效益一万元,全国农村新增效益就可达到一万亿元[3]。所以,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努力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亿计的「田秀才」、「土专家」,积极开发利用好这部分潜力巨大的人力资源,形成一支宏大的乡土人才队伍,这对实施人才兴国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学者最大的风险是说假话,南方周末.二○○五新年特刊中国人物,二○○四•十二•三○。
  [2]朱力,社会学家解读「和谐社会」,金陵瞭望,二○○四,(二二)。
  [3]周晓曲,人才开发勿忘「乡土人才」,光明日报,二○○二•四•八。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5年3月号,总第87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