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中国专题 ->> 神州瞭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把中国视为经济威胁?西方没看懂中国产业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20-07-13 09:47:48


 
  但是,中国的产业政策,比如用于医疗用品领域的政策,对其他地方的竞争者是否不公平?

  我们不应贸然作此判断。推行产业政策的标准理由是,国家有必要支持产生溢出效应、技术外部性和其他广泛社会效益的新产业。但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幷不擅长识别哪些行业值得支持,而国内消费者和纳税人承担了(一国产业政策失误的)大部分成本。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的产业政策被误导,那么因此受损的是中国自己的经济。

  按照同样的逻辑,如果中国的政策制定者瞄准了社会效益超过私人效益的活动,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那么外国人没有理由抱怨。这正是经济学家所说的“修复市场失灵”的典型案例。

  当所讨论的外部性是全球性问题时,如气候变化问题,这一点尤其正确。中国对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的补贴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这为世界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好处。

  很少有人指责中国生产者抬高价格。更多的时候,抱怨是相反的,中国企业被批评拉低价格。这样的指责可能更适用于美国和欧洲公司,它们经常是高科技市场的主导者。

  欧美对产业政策的新推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中国“威胁”的担忧。但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个焦点放错了。需求和补救措施应放在自己的国内领域。目标应该是在国内建立更具生产力、包容性的经济——而不是简单地要超过中国或破坏中国的经济进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