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台湾网 ->> 专题头条新闻 】 【打 印】 
吴茂昆辞职声明(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8-05-29 13:56:32


吴茂昆。(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5月29日电电(记者 倪鸿祥)争议不断的“教育部长”吴茂昆上任41天,今天上午向“行政院”请辞获准,吴茂昆于29日中午发出辞职声明表示,自2018年4月17日我同意赖院长邀请,接任“教育部长”职务之后,特定媒体即开始扑天盖地且用不实的指控抹黑本人,在野党“立委”亦极尽能事的羞辱我,将我刻画成一个恶质的人。我这一生,无论在任何位置,都兢兢业业面对各项挑战,但从没遭受如过去一个多月来,对人格的严重污蔑与羞辱。令我忧心的是,这些针对我个人的不实指控,已经造成“教育部”同仁工作上不必要的困扰与负担,更使“行政院”团队受到伤害,许多该做的事因而延宕。因此,几经思量,我决定此时以最高的道德标准,向頼院长请辞,并已获得赖院长的同意。

  以下为吴茂昆辞职声明全文:
 
  各位亲爱的伙伴,我已于上周末向“行政院”口头请辞并获准了。

  自2018年4月17日我同意赖院长邀请,接任“教育部长”职务之后,特定媒体即开始扑天盖地且用不实的指控抹黑本人,在野党“立委”亦极尽能事的羞辱我,将我刻画成一个恶质的人。我这一生,无论在任何位置,都兢兢业业面对各项挑战,但从没遭受如过去一个多月来,对人格的严重污蔑与羞辱。

  我长期在研究单位,担任过大学教授、校长,也一直都在指导学生,因此,对于接任“教育部长”一职进而规划、实践教育理念,是我认为无论多困难都应该要全力以赴的工作。然而,从过去一个多月的发展来看,令我忧心的是,这些针对我个人的不实指控,已经造成“教育部”同仁工作上不必要的困扰与负担,更使“行政院”团队受到伤害,许多该做的事因而延宕。因此,几经思量,我决定此时以最高的道德标准,向頼院长请辞,并已获得赖院长的同意。

  在此,我必须向“教育部”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谢。虽然我们共事仅有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即使面对在野党“立委”在“立法院”恶意且无理的挑衅,我们仍然顺利完成几项重要法案的审议。108课纲的审查,即使在某团体不分是非的莫名杯葛情况下,我们在其他课审委员牺牲假日开会的共同努力下,依然持续前进。我也希望,藉由我的离开,摒除掉外界无理的干扰,让部内同仁可以扩大脚步、向前迈进。

  外界一直以我是因为要执行“拔管”才接任“教育部长”职务,事实不然!从愿意担任谘询小组成员到之后接任部长实际处理此事,我的立场及信念自始至终都一致。我认为,学术诚信是建构一所大学的基本原则,国立大学受全国纳税人委托,教育我们的年轻人成为具有全人人格及专业技能的国家栋梁。因此,尊重学术、维护学术自由、建立学术诚信是大学必须具备的基本准则。大学校长是学校的领航人,其遴聘的人选,当然且必须要接受较高道德标准的检视;这个过程完全是对事不对人。

  至于有关我在2005年10月担任“国科会主委”时去中国开会的事,当时我是前往中国参加了两场国际性会议。行程之一是代表台湾到中国苏州参加国际学术会议(ICSU)。会议后再到杭州,参加由香港科技大学与浙江大学合办的国际学术高峰会议。当时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校长朱经武先生,亦即我的老师,邀请我去参加。与会的都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同时也身兼各自国家的科技政策负责人。除了朱经武院士及中国几位院士之外,包括物理诺贝尔奖得主Robert Laughlin (当时是韩国KAIST大学的校长),日本的北泽教授(Koichi Kitazawa是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President),担任美国空军科技研发办公室主任的Harold Weinstock,美国加州大学的Marvin Cohen,爱尔兰科学基金会的William Harris等国际重量级的科学家。

  当年这两场国际会议的行程,事先都已向“行政院”提出申请,并循程序签办,而在“行政院”回函给“国科会”的公文中,对于香港科大在杭州所举行的国际会议并未准驳。由于该场会议在周六、周日举行,且出席者都是各国科技政策的负责人,因此,当时在朱经武校长当面力邀下,且考量出席会议可大幅增加台湾在科技领域发展的国际曝光度,我才决定转往杭州与会。

  我们的年轻世代未来将要面对一个知识与科技快速变化的时代,许多现在惯用的科技及生活方式,不出几年,将面临极大的转变。做为师长,我们有责任贡献知识与所学,引导他们发掘问题、解决问题并建构出未来的蓝图,因此,我们的教育绝对不能因为意识形态对立而陷入泥沼,而是要回归真正的理性讨论与思辨。台湾做为世界上最值得骄傲的自由民主的国家之一,在政治上还有进步成长的空间;在教育上,我相信,我们愿意一同为了捍卫学术自由民主、教育下一代为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而努力,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