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要素自由流动正重塑经济增长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9-03-01 09:14:14


  中评社北京3月1日电/国家发改委近期表示,31个省(区、市)已全部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大多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中小城市基本实现落户零门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性通道全面打通。户籍管制松绑,顺应了人口流向大趋势。“十三五”规划中,国务院提出将建设19个都市圈。1982年至2016年,这19个都市圈常住人口从7.1亿增至10.2亿,人口占比由70.3%增至73.7%。在共享城镇化红利,推进包容性增长的背景下,跟着人口流动,作为生产、生活要素的土地,供给的空间格局也开始改变了。

  上海证券报发表资深宏观经济评论人李宇嘉文章表示,出于区域均衡发展考虑,以往建设用地指标更多偏向中西部,对重点城市用地卡得很紧,这与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不一致。而国土部现在明确,2020年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地挂钩机制,对进城落户人口,按人均100平方米标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发改委文件允许都市圈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地区调剂,《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管理法》同步修订,则扫清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障碍,大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在都市圈导向的新“增长极”下,城乡二元隔离、户籍壁垒、要素自由流动藩篱,将统统被打破。作为近期热点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是三地法律、服务、金融等领域规则对接,目的就是要素融合与建设统一市场。

  文章分析,从大趋势来看,基于国家对流动人口落户在土地指标、转移支付、区域规划上的政策支持,加上扩大消费内需的政策相继“落地”,落户人口的巨大内需潜力,“抢人才”最终变为“强人口”。由此,连同人口、土地、公共服务等在内,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将迅速形成。这将重塑中国的经济格局,经济增长战略将从区域均衡为主转向区域一体化下的协同战略。顺应人口流向变化,土地等资源高效利用,打破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限制等等趋势,大城市、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内核心城市,这些在改革开放40年快速成长,已充分享受到资源积聚和融合红利,并开始向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创新能力强的“头部城市”,在借助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充分发挥“积聚-融合”效能,率先打造国家新“增长极”的基础上,未来将主动发挥“辐射-带动”的责任,助力中国经济转型。

  以一线城市为核心的东部三大城市群,未来将更多承担“创新-升级”和“辐射-带动”的责任。一方面,三大城市群内部,高度聚集的要素,将在空间上重构,打造出多个都市圈,如珠三角的广佛肇、深莞惠、珠江中都市圈及更大范围的粤港澳大湾区,东莞、佛山、珠海等次级中心的城市地位将提升。长三角也将打造环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苏锡常等数个都市圈,圈内各个中心城市也将充分发挥引领、带头和辐射作用。

  都市圈内部,中心城市将致力于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并与次级中心(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和都市圈内三四五线城市(内需腹地),形成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体系。另一方面,通过与更广阔的外围(比如“泛珠三角”)在基础设施上互联互通,产业和空间规划协同,都市圈红利辐射到更大范围,从积聚中走向平衡。比如大湾区带动粤东西北等地区;长三角带动安徽、江苏和浙江内陆相对落后地区获得增长;京津冀通过通州副中心(与北三县协同规划)、天津和雄安新区形成的“黄金三角”,促进京津冀协同增长。

  由此,都市圈内三四五线城市将获得更多机会。发改委文件明确了都市圈的内涵和建设路径。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在建设路径上,将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这意味着,都市圈内三四五线城市将承接产业转移和分工,与中心城市互联互通。另外,中心城市已高强度开发,更新成本高,增量空间会借助互通和转移而向外围腾挪。顺理成章,未来都市圈内三四五线城市将是增量开发的重点。

  文章指出,随着传统产业内迁、交通等基础设施同步跟上,加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夯实内需基础,近年来中部经济各项指标表现亮眼。2018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逆势增长10%,较2017年上升3.1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东部的5.7%、西部的4.7%、东北的0.3%。而中部投资增长并非依赖地产拉动。2018年,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2017年的11.6%降至5.4%,高投资增速主要在制造业投资和基建等领域。2018年,中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明显高于东部的8.2%、西部的9.3%和东北的6.1%。

  尽管西部增长势能相对弱,但四川、贵州、重庆等人口明显回流,加上成渝发展带在西南“一支独大”,而西安在西北地区的发展态势喜人,资源积聚潜力很大,完全能搭上国家打造都市圈“增长极”的班车。从区位、资源禀赋和近期增长看,有望成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代表。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