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深化改革释放四大增长潜能
http://www.CRNTT.com   2021-02-12 09:59:29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要通过改革释放四大经济增长潜能,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评社北京2月12日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未来5年和1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战略和重点作出了明确部署,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号角。

  经济日报发表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文章提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要通过改革释放四大经济增长潜能,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新体制以促进乡村振兴。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结构性问题是城乡结构不合理,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这也是经济结构调整中剩下的一块“硬骨头”。如果能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内致力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特色小镇,使农村人口人均收入水平接近或者赶上城市人均收入水平,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和投资潜力,未来一个时期实现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就有了可靠保证。可以说,“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动能来自乡村振兴。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要按照《建议》提出的“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市场之间各类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个关键。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正稳步推进,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提高了规模化、机械化水平,进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建议》提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将使农村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从而带来巨大制度红利。实践证明,盘活闲置宅基地,唤醒乡村沉睡资本,吸引大批社会资本进入,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只有吸引城市生产要素进入,才能激活农村蛰伏的生产力,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不断提高的需求。只有吸引大量要素向农村集聚,农村经济活跃起来,城乡差距才能随之缩小。

  二是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以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建议》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技术障碍,必须集中力量攻克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通产业链的难点和堵点。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锻造一批像华为公司一样具有超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充当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围绕提高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率,改革技术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探讨把更多职务发明收益留归创新者。依法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择全球人才而用之,以开放促进创新。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创新领军人才,改革教育体制。

  三是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即对传统基础设施加以智能化改造。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包括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完成新基建任务,需要巨额投资。钱从哪里来?主要应通过债券融资。中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充分,通过股市融资在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占比明显偏低,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比重则更低。当前发展政府和企业的债券市场面临着历史机遇:中国经济率先在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后复苏,世界各国投资者普遍看好中国经济;人民币处于升值周期,投资中国政府和企业发行的长期人民币债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中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正处于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阶段,未来必将出现越来越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通过发行长期人民币债券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助力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而且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中国经济将跨上一个新台阶,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建立公共产品筹资机制以补上公共产品短板。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绝大部分属于公益性质或半公益性质。长期以来,由于这些产品和服务主要依赖财政投入,财力投入不足带来供给短板,发展长期滞后,不仅制约着社会进步,而且制约着经济发展。前些年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进行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一些疏漏,导致地方债务增加过快,到期偿还困难。应当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实施下去,不能因噎废食。关键是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投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优选项目,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政策补偿,政策性银行和证券主管部门负责配套资金支持。切记不要由一个部门包打天下。为居民提供清洁的空气、乾净的水,具有典型公益性质。对于能提供这类公共产品的生态环保项目,要按照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采取不同路径,找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从而把环保产业打造为一大支柱产业。在医疗和社会保障领域,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对医疗、健康、养老的需求迅速增加,这就需要政府把行政立法、制定政策的职能与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如全国现有失能老人2000万人、半失能老人3000万人,建立完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体系,既能满足这些老人的紧迫需求,把子女解脱出来,又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根据日本的经验,一个照护师可照护两个失能半失能老人。中国建立健全照护体系即可创造就业岗位2500万个,将为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提供一个新渠道。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