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稳投资,既稳当前也稳长远
http://www.CRNTT.com   2019-10-26 08:23:47


  中评社北京10月26日电/近期,一系列关于稳投资的政策法规部署正在紧锣密鼓展开。

  10月23日下午,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发布,这是首部国家层面关于投资营商环境的规制条例。此前10月1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以更优营商环境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稍早前的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正式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这都清晰表明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稳投资”,正在从实践操作到政策法规层面全面推进实施。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瞿长福评论文章表示,投资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稳投资工作,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举措和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过,在实践中,囿于区域地理、发展程度和历史文化差异等原因,许多稳投资方法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法律与规制,一些稳投资手段还带有临时性、暂时性、过渡性或者地域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党中央、国务院强化顶层设计,就是要使投资营商环境走上法治轨道,从法律规制上确保稳投资既能稳当前,也能稳长远。

  既稳当前,也稳长远,对确保稳投资高质量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探索出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对内向民间投资开放,对外向外商投资开放,由此带来了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时代,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主线,但也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因此,稳投资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保障,也是共克时艰、应对经济放缓压力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厘清思路,提高认识,从稳当前和稳长远出发,扫清稳投资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与阻力。

  文章指出,稳当前,就是要敢于清除长期存在的、不利于公开公平投资环境的各种人为障碍,对饱受诟病的投资痛点堵点难点狠下决心,靶向治疗,见子打子,见招拆招,不留死角,不要久拖不决,不搞“下不为例”。这就需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为大局敢于跳出部门利益、集团利益和个人“政绩”;也要有敢为人先的信念和胸怀,不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借口而延缓改革、回避改革,不以“明日之事且待明日”为理由拒绝从现在改革、从我改革,而是要以时不我待、功成有我的气魄,把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改革融入良好投资营商环境之中。

  稳长远,就是在坚决消除各种人为“门”“坎”“卡”的同时,把创造稳定公平公开的投资营商环境作为改革目标,既要敢于破除当前各种不利于稳投资的“潜规则”和“硬掣肘”,更要为投资者创造有利于长期投资、长线投资、敢于投资的政策法规环境。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首先从思想上纠正对稳投资的模糊、错误认识,以法律规制把权力“这只手”约束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上来。

  对投资者而言,透明的政策预期、公平的法律保护是稳定投资信心和长远发展的“金钟罩”“定心丸”,“吃偏饭”“走偏门”“拉关系”只是一把纸伞。因此,最好的稳投资就是从法律层面创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让法治成为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守护神”。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