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市场稳定 在于揭示真相和揭露假象
http://www.CRNTT.com   2019-07-26 07:46:54


  中评社北京7月26日电/据国际金融协会(IIF)最新公布的数据,2019年1季度末,中国债务与GDP之比(宏观杠杆率)已经超过了300%,达到303.6%,中国债务约占全球债务总额的15%。这进一步引发了外界对于中国债务风险与金融稳定性的担忧。而之前,官方的表述基本上是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这样一种反差,很容易引起市场的混乱甚至恐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NBS)长期关注中国债务水平并定期发布季度杠杆率数据,有必要对此问题做出正面回应。

  首先,IIF所公布的债务,既包含非金融三大部门(实体经济)的债务,也包括金融企业的债务,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宏观杠杆率算法有所区别。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的惯例,在统计宏观杠杆率时一般只涉及实体经济的三大部门,即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并不包含金融企业的债务。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加入金融机构债务会存在重复计算的嫌疑。在大部分国家中,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而商业银行债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存款,存款一般都是由贷款所派生出来的。商业银行对非金融企业发放一笔贷款的同时,也形成了非金融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二者大小相等。前者是企业的债务,应计算到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中去;而后者是金融机构的债务,不应重复计算。二是金融机构的债务规模较大,将其与实体经济部门的债务混在一起会弱化这一指标的含义。金融企业的债务除了与实体经济贷款相对应的存款,还包括金融债券、银行同业资产、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以及由外汇占款所派生出的存款。将这些债务规模都加在一起,一般都会超过实体经济债务的总和,从而使得加总的规模失去应有含义。三是金融企业负债端的一些项目难以区分是债务还是股权。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影子银行负债端的项目具有复杂的性质,很难说清是否属于债务。例如还存在一些刚性兑付的产品(如银行理财),虽然形式上不是债务,但本质与债务类似。基于以上原因,金融企业债务一般并不与实体经济部门的债务加总在一起。

  从IIF的数据来看,2019年1季度末,金融企业债务与GDP之比为43.0%,且这一比例自2017年去杠杆以来还在不断上升,相比2017年1季度末的40.5%上升了2.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也表达出了三个重要推论:一是IIF所计算金融企业债务与GDP之比贡献了43.0%,如果去掉这部分债务,则2019年1季度末实体经济债务与GDP之比(宏观杠杆率)应为260.5%,这与国际清算银行(BIS)所公布的数据完全一致,与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NBS)估算的数据(248.8%)相差不大。二是IIF公布数据中所显示出的债务与GDP之比上升,有一部分是由于金融企业债务上升引致的。从2017年1季度至2019年1季度,全部债务与GDP之比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企业上升了2.6个百分点,剩余7.2个百分点才是实体经济贡献的。三是IIF所公布的金融企业债务水平并非金融企业的全部债务,而仅是其一部分。很明显,如果计算金融企业全部债务的话,无疑会大于实体经济杠杆率(BIS口径下的260.5%)。可以推断这一规模并未包含存款,而是金融机构除存款外其他债务的一部分。经我们的测算,2019年1季度末,全部金融债券规模为20.8万亿,与GDP之比为22.7%,金融机构同业存款规模10.0万亿,与GDP之比为11.0%,二者合计33.7%。因此IIF所公布的金融企业债务很可能是这二者之和,并加上金融机构其他一些债务。我们认为这一估算金融企业债务规模的方法意义有限,很难反映真实的杠杆率水平。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