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观察 ->> 中评社专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融合发展的政治障碍与应对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05-19 00:08:15


推动两岸城市交流合作,无疑是目前可以推进两岸经济社会双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评社╱题:两岸融合发展的政治障碍与应对思考 作者:邓利娟(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民进党当局对大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设置重重政治障碍,2019年以来其反融合发展政策呈升级态势。大陆方面的应对策略应是,以“市场性”、“民间性”、“单边性”及“区域性”为原则,有序、有度、有重点地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加大力度推进两岸关键性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促进大陆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序有度地推动两岸城市交流合作;发挥福建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中共十八大与十九大针对两岸关系新形势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主张,也是大陆对台政策的核心内容与重要抓手。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明确了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毫无疑问,现阶段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意义举足轻重。

  但是,民进党当局为了政治上谋求“台独”分离路线,则是不惜牺牲台湾民众利益与福祉,大力推行脱离大陆政策,力阻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16年蔡英文一上台就说要“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期望台湾发展脱离大陆,“走出另外一条路”。2019年以来,随着岛内外政经形势的巨变,为了自身的政治与选举利益民进党当局更是进一步升级反融合发展政策,严重加剧两岸关系紧张局势。

  虽然影响两岸融合发展的因素复杂多元,包括经济、社会及政治等方面,但在当前形势下政治层面的障碍无疑最为突出。面对上述两岸“融合”与“反融合”的对抗格局,准确把握客观态势,积极思考应对策略,对新形势下有效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显然十分重要。

  二、台湾当局反融合政策及其升级态势

  观察蔡英文上任以来针对大陆所采取的反融合发展政策,大致可以2019年为时间点划分为两个时期。

  (一)2019年之前相对谨慎的反融合政策

  2016年5月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后,不承认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这一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使两岸关系陷入“冷对抗”的局面。为避免两岸关系出现“地动山摇”局面,这一时期蔡英文当局对两岸关系采取所谓“维持现状”的模糊策略,因此,尽管采取了一系列弱化两岸经济关系的政策以服务于政治上“台独”分离立场的需要,但其力度尚不十分强烈。

  其一,紧缩对大陆的经贸交流合作的原有政策,如,停止实施马英九时期有利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自由经济示范区”等政策;更加严格限制大陆资本投资台湾,拒绝大陆紫光集团入股台湾企业、阻挡立讯精密公司入股台湾电声元件厂,在岛内形成对陆资警戒甚至敌意的氛围。配合《公司法》修订,陆委会更强调要强化管制措施以遏阻陆资“违法”投资行为等。

  其二,推进“新南向政策”的实施,企图以开拓东南亚与南亚市场来摆脱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蔡英文上任后不久就在“总统府”之下成立“新南向政策办公室”,随后出台“新南向政策纲领”及“新南向政策推动计画”,期望扩大与东盟、南亚及新、澳等18国进行包括人才、资金、技术、文化、教育等的互动交流,逐步达成建立“经济共同体意识”的目标。①2017年度当局在新南向政策上编列经费预算44.5亿元新台币。在执行率低下、成效不彰的情况下,2018年度再扩大编列71.9亿元,增幅达61.57%。②

  其三,反制大陆实施“惠台31条”。2018年2月大陆出台“惠台31条”,是大陆全面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台湾当局很快就做出反制举动,3月提出“对台31项措施之因应策略”,刻意降低大陆惠台措施的影响力,并在相关领域“划红线”及“加强管制”,4月成立“因应中国大陆对台31项措施专案小组”,大力搜集、监控与追踪相关情况,为反击大陆、争取对台问题话语权提供子弹。同时,在宣传、法律、心理等多个层面大力反击大陆的惠台措施。

  (二)自2019年起明显升级反融合政策

  2019年年初习近平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这意味着两岸关系已进入一个新时期,而刚遭受“九合一”地方选举惨败的民进党当局备感压力巨大,为了2020年的“政权保卫战”,在两岸关系方面走上更加激烈对抗大陆的道路,其反融合发展政策也相应进一步升级。

  1.切割两岸科技产业关系,充当美国棋子。

  从2019年1月中旬起台湾当局公然追随美国,打着“资讯安全”幌子,采取打压大陆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先是官方色彩浓厚的“工研院”、“资策会”及“国研院”相继宣布阻绝华为设备使用内部网络,紧接着“行政院”通过《“国防”产业发展条例》草案,规定未来“国防”产业的关键零元件,原则上原料不能来自大陆、香港及澳门。1月下旬“行政院”进一步宣布要扩大禁用大陆制造的科技产品,接着发布“各公务机关使用陆资产品处理原则”,其适用范围,除“中央政府机关”外,可能还将包括“国营事业”及“地方政府机关”,同时,还准备公布一份禁用大陆科技公司的黑名单。

  2.为政治目的加速推动大陆台商回流

  与马英九时期主要出于经济利益鼓励大陆台商“鲑鱼返乡”不同,2019年以来,作为推动脱离大陆政策的一环,蔡英文当局以应对中美贸易战为幌子,加速推动大陆台商回流。“行政院”出台“欢迎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2019-2021),提供客制化单一窗口服务,整合土地、水电、人力、税务与资金等政策,具体措施如符合资格的厂商将享有进驻“经济部”开发工业区前2年免租金的优惠等,期望藉台商回台投资可形塑岛内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供应链。据台湾“经济部”统计资料,③截至2019年3月8日的两个多月中,已有13家厂商回台投资案通过了“经济部”资格审查,总投资金额超过新台币374亿元,预估可创造就业人数约4200人。此外,目前还有10家厂商已排定“经济部”的联审。以投资额来看已核准回台厂商的业别,电子资讯业所占比重最大,占总额的58.7%,主要厂商有智邦科技、亚旭电脑、台耀科技、广达电脑等。

  3.推动立法程序针对性地反制大陆的融合政策

  在2019年2月开始的台湾“立法院”新会期中,“行政院”将提出的47案最优先法案中,包括“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将管制台湾民众到大陆领取居住证,规定领取居住证的台湾人必须向当局报备,且不得回台参选公职。此外,还将规定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前应举行公投,并订出条件与门槛。凡此种种,均是民进党当局力图从法律层面针对性地反制大陆的融合发展政策。

  此外,2019年3月以来,蔡英文当局还在依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名义下,采取一连串反制大陆的融合发展政策的具体行动。3月15日台湾“国安会”以“有国安疑虑”为由,行文“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NCC)注销注册台湾网域的“关注31条”网站(www.31t.tw),企图以封锁手段切断台湾民众瞭解大陆的渠道。同日,台湾“内政部”对担任大陆全国政协委员的台籍人士凌友诗开罚新台币50万元,试图以所谓“法规”阻挡台湾民众去大陆发展。

  三、应对台湾当局反融合政策的思路及措施

  蔡英文当局实施上述种种措施极力阻挡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是想尽力割裂两岸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减轻台湾对大陆的依赖性,服务于其政治上“台独”分离路线;另一方面则是企图通过不断挑衅大陆,制造两岸关系紧张气氛,以此骗取岛内民众选票,积累其争取2020年连任的资本。但这种破坏两岸经济社会关系的代价是伤害台湾经济社会本身,这又不利蔡英文当局执政的稳定。在此背景下,大陆方面的应对策略应是,一方面在坚持一中原则基础上继续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这符合两岸和平统一的长远战略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尽量避免两岸经济社会交流合作的果实被坚持“台独”立场的蔡英文当局所收割利用。因此,新形势下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应有序、有度、有重点,充分把握好“市场性”、“民间性”、“单边性”及“区域性”几个面向。基此思路,应可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加大力度推进两岸关键性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电子资讯产业系台湾支柱性产业,农业则是台湾关键性产业,二者均是多年来两岸最密切交流合作的产业,因此也是维系两岸经济社会相互依存最强有力的利益纽带,新形势下应加大力度推进这两项关键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