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习主席亲自谋划部署推动 粤港澳迎历史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19-02-18 09:29:58


  中评社香港2月18日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公布,香港将在创科、金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去年习主席作出重要批示,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随着大湾区规划推进,社会各界对大湾区的期望和参与热情与日俱增,纷纷寄语香港把握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善用中央惠港科技政策的“东风”,为本港创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造经济增长新动力。为进一步促进区内融合,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设立“大湾区卡”,为企业高层、学者提供来港交流的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的“一带一路”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翌年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7年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七.一”香港庆祝回归二十周年之际,国家发改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首长在习主席见证下签署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支持香港建国际创科中心

  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之一是打造国际创科中心。去年五月,习主席对24名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批示,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并着有关部门迅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有序推进两地相关合作安排。

  习主席的重要批示为香港科技界带来极大鼓舞,有份联署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港科院院长徐立之表示,大湾区的运作模式,包括世界尖端的高等学府,加上研究、生产的基地,上中下游都有“包办”,完美地将香港的科研成果,与大湾区的生产能力无缝接轨,有信心香港能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担任创科龙头角色。

  内地科研资金实现“过河”

  为了尽快落实习主席的批示,中央科技部和财政部随即推出新措施,容许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通过竞争择优方式,承担“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同时实现科研资金“过河”安排;香港在内地设立的科研机构也可享受科技创新的进口税收政策。

  其后,国家科学技术部与特区政府签订多个合作协议,包括去年九月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落实合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合作内容;又与特区政府创科局开展新的联合资助研发项目。

  去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与特区政府签署备忘录,落实在港成立院属研究机构,并让辖下的“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落户香港,各投放100亿元在香港科学园设立“医疗科技”及“人工智慧及机械人科技”创新平台。机构亦将会成为日后在港成立的“大湾区院士联盟”秘书处,鼓励区内两院院士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

  人大代表倡设“大湾区卡”

  为了促进大湾区城市融合,社会各界积极提出建议。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洪为民表示,下月会在全国两会建议粤港澳三地政府,仿效“亚太经合组织商务旅游证”做法,设立俗称“大湾区卡”的“大湾区商务科教通行证”,让大湾区的企业高层、学者等来港参与学术或与工作有关的交流活动,前提是不受薪、并须由三地政府共同批准,以及设定配额。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认为,特区政府可修例,譬如什么情况下不视为“雇佣工作”,有些属于交流性质,不是有报酬的活动,可以适当放宽。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认为,大湾区要进一步融合,“港人港税”、医疗、跨境支付等民生细节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尤其是“港人港税”需作技术性配合,例如税制如何辨识、如何作技术调整等。

  (来源:文汇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