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关系:裂痕、博弈与近中期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20-05-16 00:08:48


民粹情绪的消退和理性回归主导地位,有利于避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危机。
  中评社╱题:“两岸关系:裂痕、博弈与近中期前景” 作者:李振广(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多重因素的冲击之下,2020年的两岸关系更是形势严峻、危机重重、前景迷茫。经历了2019年底以来岛内选举及新冠肺炎期间两岸在政治舆论等层面的各种激烈交锋之后,两岸关系正向发展的元气大伤,两岸之间的感情及政治裂痕持续扩大。2020年两岸关系继续下冲的趋势或将难以阻止,甚至中近期两岸关系都将在下行轨道上滑行。在此大环境下,两岸之间的斗争将成为主基调,两岸关系风险也因两岸斗争领域的扩展与斗争烈度的提升而大幅升高。

  一、两岸关系的深层裂痕

  毋庸讳言,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两岸在政治上和感情上的裂痕呈扩大之势。这种政治和感情上的撕裂,一方面是两岸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政策效果的体现;另一方面,这种感情与政治撕裂也将反过来对两岸关系发展本身产生扭曲性影响。

  两岸政治裂痕扩大的主要体现就是台湾社会“拒统”意识大幅攀升。这是自台湾问题出现以来的一次最突出的现象。过去,无论是在两岸全面对峙时代,还是在两岸关系开放与交流时代,台湾社会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拒统”意识的爆发。

  长期以来,两岸统一问题在两岸关系之中并非一个紧迫的问题,特别是在大陆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战略之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较长时期内是两岸关系的主题,台湾社会对于两岸统一问题的思考基本处于蛰伏状态,而对两岸统一问题的反应则基本处于麻木或无感状态。2019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在此次讲话中,习总书记明确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倡议两岸有识之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这预示着在台湾问题上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战略正在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探索阶段。习总书记关于“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以及两岸开展民主协商的倡议的的确确在台湾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促使台湾社会开始思考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这一重大问题。  

  当然,就两岸现实而言,海峡两岸已经分隔了70年,其中全面对峙30年,两岸交流开放近40年,在两岸经济军事等实力的天平大幅向大陆一边倾斜、大陆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并牢牢掌握两岸关系最终方向的情况下,作为其中弱势的一方,台湾社会对大陆主导的两岸统一总是从弱势的角度做出回应——害怕与抗拒。此次也不例外。在两岸现有格局下,面对大陆主导的两岸走向统一这一新前景,初期爆发的强烈抗拒心态可以说是台湾社会一种非常正常的心态反映。特别是在民进党当局的有意引导和政治炒作之下,“拒统”情绪从台湾社会的心灵深处升腾并大规模蔓延。在此基础上,这种“拒统”情绪进而被民进党引导成为“反中仇中”的社会情绪。在这种社会情绪的压力之下,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声音则不得不在台湾社会更加低调,甚至隐匿起来。

  这种“拒统”情绪的爆发乃至“反中仇中”情绪的上升在短时期内是台湾社会对于两岸统一问题的一种应激反应,但是这种情绪的急剧扩大的的确确从深层撕裂和反噬着两岸关系。特别是2019年下半年,民进党当局充分利用香港“反送中事件”,连篇累牍地渲染“拒统”与“反中仇中”情绪,成功地把这种“拒统”意识和情绪转化为选举中支持民进党的选票。蔡英文在此次选举中获得超乎想像的817万张选票的支持,其中一个核心因素就是台湾社会特别是台湾青年人的“拒统”情绪被激发出来,转化成了支持蔡英文的选票。选票或许是一时的,然而这种政治情绪引发的台湾民意结构的重大调整却可能是影响长远的。在这股政治情绪的带动下,台湾民意结构从最初的蓝大于绿,到蓝绿势均力敌互有消长,再到今天的绿大大超过蓝,极有可能在较长时期内成为支撑台湾政局的结构性现象。在这种情绪的催化之下,认同“九二共识”的国民党以及支持两岸统一的岛内统派政党的群众基础和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并使国民党在“九二共识”问题上开始明显摇摆。这种政治情绪的存在,不仅严重削弱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两岸统一的岛内政治社会基础,而且也将成为民进党当局对抗大陆的支持性力量。可以说,这种“拒统”情绪的大爆发及其扩大,是两岸解封开放三十多年来不多见的影响两岸关系积极正面发展的牵制性力量,预示着两岸关系的深层基础被深深撕裂。岛内“拒统”情绪爆发之初具有应激反应的特点,但是这一情绪被引燃后又与政治制度、价值等意识形态元素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开始成为岛内影响巨大且暂时难以消退的一种政治存在,并将对两岸关系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岛内“拒统”情绪的爆发以及“反中仇中”倾向的大规模抬头,同时也刺激和引发了大陆民众对台湾社会的强烈反感和严重不信任。大陆社会曾经积存的对台湾的好感正在大幅流失。特别是在各种新媒体的挖掘炒作之下,大陆民众对岛内政治媒体人物言行的宽容度在大幅收窄,两岸民间舆论斗争一浪高过一浪。这也意味着岛内“拒统”、“反中仇中”情绪的扩大已经引发大陆民众的激烈反应,标志着两岸民间情感的深度撕裂。

  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岛内民意环境和两岸舆论环境之下,两岸关系沿着理性积极的方向发展需要克服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和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社会环境正在助推两岸关系走向进一步的撕裂和对峙。这也意味着,两岸关系在此基础上滑向对抗对峙很容易,而要走向理性与和平发展却面临重重困难。这就决定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两岸关系之路一定是一段较为艰辛之路。

  二、两岸关系中几股力量的博弈

  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有其自身的深厚基础。从政治上、法理上、历史和现实等角度看,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海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海两岸最终必然走向完全统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决定两岸关系发展方向最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不可否认,两岸关系的发展还受到几股政治和非政治力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力量博弈勾勒出两岸关系发展的阶段性轨迹。

  大陆是两岸关系舞台上的决定性力量。在两岸关系政治舞台上,大陆作为两岸关系的主导方,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及推进和平统一的政治意志,从根本上规定和规范着两岸关系的总体发展方向。大陆长期以来坚持统一大方向,坚决反对包括“台独”在内的各种分裂活动,对各种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势力保持高压态势。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由于大陆的力量与政治意志,使得两岸关系依然稳稳地运行在走向未来统一的轨道之上。大陆这支力量是防范两岸关系脱序、脱轨的主要力量。在两岸关系的政治博弈中,大陆只是其中的主要力量之一。大陆的发展与强大规范着两岸关系的基本方向,维护台海局势的和平与基本稳定。

  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局部和某个阶段发挥关键性影响。台湾当局作为两岸关系的另一当事方,则在两岸关系大格局中的局部或两岸关系发展的某个阶段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台湾是两岸关系中相对弱势一方,对于统一前景天然心存畏惧和抗拒,甚至民进党等“台独”政党还在谋求“台独”分裂。因此,台湾当局在两岸统一问题上建设性有限,而一旦分裂意图占据主导地位则对两岸关系的破坏性十足。当台湾当局与大陆相互信任,两岸在政策方向上携手同行时,两岸关系就会稳定、和平,两岸关系中的积极因素会更加突出;而当台湾当局与大陆在两岸关系上背道而驰,甚至成为麻烦制造者的时候,两岸关系的不稳定性就开始凸显。

  就当前两岸关系而言,民进党当局依然未放弃追求“台独”分裂的目标,而且也最抗拒两岸统一。两岸关系的融合发展相互依存是两岸逐步走向和平统一的最佳路径。为了避免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中被统一,民进党当局自2016年再次上台执政后便开始推进两岸的适度“脱钩”战略,其目的就是要延缓或阻断两岸的经济社会融合,进一步拉开两岸之间的心灵距离和政治距离,撕裂两岸之间的感情,扩大两岸之间的政治鸿沟。民进党当局显然希望走上两岸脱离的轨道。鉴于两岸巨大的实力落差,作为相对弱势一方的民进党当局而言,离大陆越远,就越能减少大陆对台湾经济社会的影响,也就越能摆脱被大陆统一的前景。把两岸关系拉向脱钩、对峙,则可以使大陆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战略失去抓手和着力点,也就是失去战略支点,那么大陆要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20年蔡英文再次高票获得选举胜利,不仅增强了蔡英文当局走两岸脱离之路的底气,而且还要通过炒作“拒统”和“反中仇中”撕裂两岸之间的感情,把两岸关系推向进一步的对峙和敌对,使两岸关系偏离和平统一的大方向。可以看出,民进党当局已经完全站在了对抗统一、破坏两岸关系稳定这一边,成为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破坏性力量。未来一段时期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的破坏性将越来越突出。民进党的政治方向、政策取向都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期两岸关系继续下行、对峙、冲突为主流,两岸交流的萎缩,两岸冲突的上升成为最突出的表象。这也是自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继续向下深探的正常逻辑延伸。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