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关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基本问题的认识
http://www.CRNTT.com   2019-10-02 00:22:07


融合发展,对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评社╱题:关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基本问题的认识 作者:陈克明(泉州),华侨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华侨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教授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问题,对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一个新的、重大的历史性课题。近几年来,大陆学者对此作了诸多的研究,发表很多论述,涵盖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特别是就两岸关系的许多具体问题,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角度作了很多探索和论述,但是,对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内涵特性和机理的研究、论述却很少,也就是绝大多数论述都没有涉及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问题的基础理论,大多是以就事论事方式和局部、个别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论述,在基本概念的内涵上理解不同,缺乏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科学体系逻辑,因而存在一些问题,更无法把这一重要的历史性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形成重要的科学理论学说,当然也直接影响到现实的实际工作。所以,深入研究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问题,并付诸实践,必须高度重视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一、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概念内涵、机理特性

  1、融合的涵义与基本特性、基本特征

  融合,顾名思义就是融为一体,交融而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相对分离的实体经过一定的机制方式整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的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意思,一是“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事物通过某种方式合并演变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体化;二是“融”,融化、消溶,即不同事物由各自原有的常态转变为非固化的流体状态并充分交互作用,强调“合”的特定方式。我们知道,不同事物整合成一个新的整体,是可以有不同方式和途径的,而“融合”则是其中的一种,与常见的混合、粘合、焊接、捆绑(包括各种机械耦合、镶嵌等)等方式相比较,融合完成后形成的新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强(结构稳定性强)和低可逆性(不可复原或难以完全复原)的特点,是因为在整合后形成的新的整体中原有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界线消失,即所谓的“无缝”状态,正是这个“无缝”才使得“融合”形成的新的整体具有高结构稳定性,不易受外力的破坏影响,同时,也难以再完全复原回原有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低可逆性”。

  融合的这种“无缝”状态的形成,是因为融合过程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融合的“合”是发生在不同事物的基本构成要素之间,是因为基本构成要素之间发生微观相互作用而产生“合”的结果,这种微观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从宏观层面上看,是“无穷多”的,所以不但“无缝”,而且这也意味着存在着“无穷多”的密切的相互关系在维系着新的整体构架,因而具有高强度和高稳定性,所以融合的整体效果是十分突出的。

  因此,微观性是融合问题的基本特性和重要机理,在研究融合问题时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基本特性;而融合中形成的高强度相互关系,也就是紧密的相互关系和这种相互关系的高度稳定性是融合的标志性表现,或者说紧密且高度稳定的相互关系是融合的基本特征。

  2、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机理特性

  融合现象在自然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的就是用不同的材料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制造出新的材料,比如各种合金材料,这是一个必须事先改变不同实体的物理状态(结构),如解体(破碎),加温熔化等,才能顺利实现融合的过程。而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问题上,要进行融合的是两个特大经济社会系统,显然,这是复杂有机超大系统的融合,不可能以物理化学方式进行,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通过完全改变各自的现有整体性状态而进行和完成整合,这就是说,有机整体解体后就无法整合,整合也没有意义,所以两岸经济社会融合问题是对现有科学系统理论提出的新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相近的或可以借鉴的现象和经验有,植物嫁接,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等。有机大系统的融合只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机系统实体的无缝连接,这种连接是通过不同实体各自的相同或相似的微观组织构造的对接完成的。

  当然,这种对接不仅仅是“连接”,关键还在于结合之后要能够成为原有不同实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能量交换的渠道,以保证原有各个系统的运行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成为新的有机整体并进入新的运行与发展状态,也就是说,成功的有机整体融合是通过各种连接建立原有不同实体之间的内在交互关系,因而这种对接实际上是“连结”。

  同时,这种融合意义上的对接不是简单的接触性搭接,而是具有双向生长性连接,这就是通过机体微观同质组织的双向生长,例如两个不同受体的肌肉组织细胞的相互生长使得受体之间的创面消失,产生愈合效果,所以这是依靠双向生长而产生的“无缝连结”并形成紧密且高度稳定的相互关系。在有机整体的融合过程中,如何促进和保证这种双向生长是实现融合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此外,这种连结是结构性的,因为有机体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有发挥不同功能作用的子系统,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功能作用,融合必须能够保证这些功能得以继续发挥和得到改善,并且在新的整体中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所以这种连结应该是相对应的结构连结,比如肌肉组织、血管、神经等的相对应连结,每一种连结不但对自身子系统有重要作用,也是发挥整体大系统的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所以,连结对于有机整体的融合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最后,由于有机复杂大系统都具有“自我保全”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自我适应机制,因而其融合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解决“排异”现象。排异反应是复杂的免疫学现象,其原因在于机体细胞发挥免疫功能的白细胞抗原HLA(human leucocyte antingn)不同,不同机体白细胞之间的HLA差异大小决定排异反应的程度,或者说,遗传基因相近的移植可能产生的排异反应相对小①,因此,复杂有机大系统的融合需要解决好融合前的“配对”(融合的可能性问题)和完成连结后的磨合(抗排异)这两个重大问题。

  因此,两岸经济社会融合除了微观性外,还具有系统综合性、双向性和过程复杂性的基本特性。

  3、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核心意涵

  融合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更多的是人工干预的过程,是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的,也就是说,融合是手段,不是目的。合金是通过融合而获得的改性材料,满足人们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植物的嫁接可以获得更好的生长性和丰硕的、高品质果实,等等,说明人们推动融合是为了得到和享受它所能带来的理想的成果。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客观必要性清晰地表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只是过程和形式,通过融合获得更好的发展才是目的,也就是当两岸经济社会完成融合式的一体化后,通过两岸经济社会的互补强化,既可以使原有的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还可以极大改善和增强整体的经济力量和发展能力,造福于两岸全体人民。所以,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必须是为了两岸的共同的长远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整体利益,这是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根本目的。所以我们更愿意强调和使用“两岸融合发展”这一术语,也就是不仅仅只谈“融合”,不是为了融合而融合,更重要的是还要强调“发展”,把“融合”和“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时,高度重视其促进发展的问题,必须使融合有力地促进两岸的发展。

  所以,有利于两岸长远的共同发展是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问题的核心,这也就是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问题的目的性之基本特性。

  二、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简要描述

  1、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可能性问题

  有机系统由于自我适应机制的作用而存在排异问题,这是不同有机系统能否实现融合的基本的,也是根本的问题,现代生物科学表明,这是由基因条件所决定的,所以器官移植是否可能成功的关键起点是配对,我们知道,直系亲属配对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即移植过程的排异反应小,存活率高、存活时间长,就是因为遗传基因条件的原因,也就是HLA的差异小的原因。

  两岸之间虽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彼此分离,由此而产生一些差异和矛盾,但两岸经济社会无论在历史、文化还是血缘关系上都存在同宗同源的人文遗传基因,这一点无需赘述。因而两岸融合具有天然可能性,不需要做更多的论证,也就是说,两岸之间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属于直系关系,虽然也存在一些差异,但这种差异无论是绝对意义还是相对意义上,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最小的,两岸之间的相同或相似度远远大于差异;并且,两岸之间的这种更多的相同和相似之处,是解决差异、缩小差异的天然有利条件,因而两岸融合不仅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