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利率并轨有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http://www.CRNTT.com   2019-05-23 07:19:41


  中评社北京5月23日电/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文章表示,利率市场化是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在中国利率管制从形式上放开之后,利率并轨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环,是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的“最后一公里”。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工作,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有利于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文章称,目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但存贷款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一方面,存款利率仍然受到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等较多约束;另一方面,贷款利率虽然有一定自主定价空间,但信贷投放总量和价格都受到管控。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形成的定价方式是基准利率上下浮动,并非成本加成定价等模式,对市场利率变化缺乏敏感性。同时,央行仍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标尺。因而,中国利率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两轨”特征,即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

  由于利率“两轨”的存在,一方面,政策利率难以在货币、债券、信贷等金融子市场间有效传导,影响利率传导效果,不利于货币政策目标实现;另一方面,金融产品定价难以及时准确反映市场利率水平,不利于资金从金融机构流向实体经济,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工作。

  文章认为,利率并轨的方向是存贷款利率向货币市场利率并轨,最终取消基准利率。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指出,“最佳策略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但如何统一,央行一直未有明确。一般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减少基准利率档次,并将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二是在基准利率之外培育新的定价参考。这两种形式并不冲突,一方面央行可以进一步简化利率档次,比如只公布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直到条件成熟时取消基准利率;另一方面,逐步淡化基准利率作用,加快培育市场利率体系,形成新的利率定价参考。

  从具体内容看,央行或将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加快推进。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日本、印度等经济体都曾建立起类似贷款基础利率(LPR)的报价机制,作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但在中国,贷款基础利率自2013年10月份推出以来,对商业银行影响十分有限。在目前各类贷款业务定价中,以LPR作为定价基准的信贷业务规模占比较小。而且,LPR与贷款基准利率变化基本一致。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LPR形成机制,增强LPR的市场认可度和公信力,逐步让LPR替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贷款利率定价的“锚”。

  与此同时,为避免直接并轨对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影响金融稳定,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继续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但存款利率市场化仍然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可参照此前利率市场化做法,渐进式地推进和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比如,在市场利率自律机制下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上浮上限,并允许中小银行有更高的上浮空间,进一步缩小存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差距。

  利率“两轨合一轨”对金融市场影响重大且深远。央行等部门应进一步明确总体方向和进度要求,传递准确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风险定价能力,调整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研判,前瞻性地加强风险定价体系建设及利率风险管理,提高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意识和能力。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