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会谈”会场一角 |
不是我们,是谁?不是现在,何时?
我们并不是在今天才发现两岸认同与互信的分歧。我们都是在台湾长大、生活、工作,再不敏锐,也会感受到认同与互信变化的趋势。怎么办?我们一群人经常这样问自己,期望政党?期待政治人物?期盼人民觉醒?
终于有了答案,如果不是我们,是谁?如果不是现在,何时?
首先我们想与大陆的菁英分享,认同与互信是两岸关系是能否和平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也想与他们讨论两岸的认同与互信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除了在台湾内部举办多次的座谈会与研讨会外,2009年起,两岸统合学会安排两岸的学者专家展开对话。在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振民院长与中美研究中心孙哲主任的安排下,2009年6月与清华大学法学院、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合办“两岸高级论坛:两岸和平协议”研讨会。在余克礼所长的支持下,当年9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合办“两岸和平发展路径”研讨会。2010年4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在佛光山日本本栖寺合办《本栖会谈》。2011年1 月在澳大利亚雪梨的南天寺再举办《南天会谈》,以“史观、论述、政策与认同”为讨论的主题。每一次的对话均愈来愈接近问题的答案,也让我们培养了彼此的认同与互信。即使见解仍有歧异,但是共识愈来愈多,希望能够找到答案的意图与信心也愈来愈强。
《南天会谈》尚未结束,我们就开始《百年中国:迷悟之间》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工作。我们希望在辛亥百年的时候,透过纪录片帮助两岸青年学子思考,从百年共和的历程,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两岸从1949年以后双方所建构的史观,有的并不真实,有的甚而伤害了对方。我们应该站在两岸都是命运共同体,现有的歧异不应该是民族认同或是否要独立建国的歧异,而是相互为中华民族找到一条最好发展道路之争。两岸应该从彼此同为“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上找到核心的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