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关于“一国两制”的两岸争议
http://www.CRNTT.com   2019-10-09 13:05:06


“一个中国”的“中国”究竟该如何定义,可以由两岸共同讨论决定,并非是铁板一块。
  中评社╱题:关于“一国两制”的两岸争议 作者:周天柱(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两岸学术界都认为,在“一国两制”的概念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是“一国”的具体政治内涵。中国大陆基于“实事求是”的精神,重视的是两岸统一的实质内容,而非表象的名称问题,“一个中国”的“中国”究竟该如何定义,可以由两岸共同讨论决定,并非是铁板一块。

  邓小平的国家统一的战略思想考虑、谋划得更多更远,1981年8月26日,他对一位海外知名人士说,如和平解决不可能,不排除以武力形式解决台湾问题。即使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可以不变。按照邓小平所设想的“一国两制”,武统后台湾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遇到的阻力与障碍会相对较少。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的发展。历经一段时间的过渡,当社会主义的竞争力超过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各种优越性胜过资本主义,岛内民众自然而然会从向往以致跃升到自我重新认定与选择。

  新年伊始,“习五条”在台湾“大选”年发表,这出乎两岸绝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吹响中国完全统一号角的“习五条”引起海内外极大震动、具有最大创意之处,在于习总书记第一次公开宣导“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对于这个最为亮眼的公开宣导,两岸学界自有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解读与观念,其最为核心的分歧在于对“一国”与“两制”的争议。

  一、“一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吗?

  众所周知,“一国两制”的构想宣导者是邓小平。早在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名义提出的(指叶剑英所阐述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即‘叶九条’),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思想年谱》1998年版第212页)这是距今37年前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而这一人类历史上首创的极为重要的概念,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却最先运用于香港、澳门的回归实践。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两岸学术界都认为,在“一国两制”的概念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是“一国”的具体政治内涵。如果两岸要坐下来谈统一,而未谈之时大陆就先主张“一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么可以想像台湾会坐下来与你谈吗?真要出现上述状况,只有两种因果关系:第一种是外国势力或台湾方面踩了“一国两制”的红线,即域外敌我势力干预、破坏两岸统一,或者“台独”分裂势力以种种名义、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大陆被迫根据《反分裂国家法》,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用武力统一台湾。第二种是台湾方面发生严重社会动乱,或经济崩溃等,台湾当局丧失了管控局面的能力。大陆方面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平乱定溃,稳定局面。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实现台湾与祖国和平统一的构想(即“邓六条”)时指出: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也不是台湾把大陆吃掉。1997年,前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具体谈到“一国两制”中“一国”概念时更明确表示,“一个中国并不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等于‘中华民国’,而是两岸同胞共同缔造统一的中国”。而从江泽民之后的中共历任领导人在对台相关谈话中,“一个中国”也逐渐成为一个两岸统一国家的概念,鲜少指明“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常提到的是“两岸同属一中”的说法。显示中国大陆基于“实事求是”的精神,重视的是两岸统一的实质内容,而非表象的名称问题,“一个中国”的“中国”究竟该如何定义,可以由两岸共同讨论决定,并非是铁板一块。

  “习五条”在“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中,强调要充分听取台湾民意,包括充分听取任何认同一中原则的岛内政党、团体,及各界推举的代表性人士的意见,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这当然就包含对“一个中国”内核认定。纵览全球,所谓的统一模式无非是两种,主动统一,或被动统一。而这两种模式、选项,对台湾意义十分不同。选择主动统一,台湾与大陆谈判时手中所掌握的各种筹码较多,由于筹码多,具体获益自然将大于被动统一。而被动统一,在不断流失原先所掌有的各种筹码,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下被迫统一。那这种统一更多体现的是大陆的意志,台湾失去更多获益机会。但想不到的是,台湾部分人士被自我设定的意识形态所绑架,想当然地刻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一国两制”的“一国”划上等号,画地自限,断然拒绝与大陆对话、协商的一切机会与可能,自动放弃了必要的解释话语权,出现这种政治僵局所导致的被动统一,是两岸同胞所不愿看到的。

  至于目前执政的民进党当局倾其全力,拼命歪曲事实,混淆是非,反对、抹黑“一国两制”,千方百计阻扰两岸政治对话、政治谈判,蔡英文甚至在今年7月出访时,私自篡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台湾”。这是其顽固的“台独”本性所驱,最终结果必然是自寻绝路。

  总而言之,“一国两制”,其中“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一国”大于、高于、重于“两制”,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尽管目前两岸舆论界对于这一点各说其话,分歧很大,但只要坐下来好好谈,总会找到双方可以接受的妥协点和路线图。

  二、武统后两岸必定实行“一国一制”吗?

  如果仅仅从字义上阐述,“两制”的内涵似乎很简单,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为什么要在一个国家内部同时并存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关于这个原则问题,邓小平阐述得最为清晰。他不止一次强调,“我们为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充分考虑台湾能接受的条件,不充分为对方着想,不考虑对方是不可能的”。“两制并存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充分考虑和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重温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我们一方面深深敬佩伟人高瞻远瞩的先见之明,另一方面应该据此清楚瞭解“两制”的具体内涵。

  近期笔者利用在外开会的间隙时间,对台湾学者、学生多次作了有关“两制”的社会调查,具体说就是请被调查对象简略讲一讲两岸“两制”并存中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其结果令笔者大失所望,绝大多数人采取的是沉默不语。这个现象引起笔者极大关注。再经进一步瞭解后才发现,由于岛内被绿营掌控的所有主流媒体终日对大陆“社会主义”进行肆无忌惮的攻击、诋毁,久而久之,谣言成了真理,在众多台湾同胞心目中“社会主义”大陆竟成了怪物。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