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南台湾新闻报 ->> 人物访谈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生疯西进 吴行浩:肯努力就有机会
http://www.CRNTT.com   2018-07-07 00:27:41


高雄大学财经法律系副教授吴行浩。(中评社 高易伸摄)
  中评社高雄7月7日电(记者 高易伸)高雄大学财经法律系副教授吴行浩5日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中国梦”的力量正驱使着大陆万千学子摩拳擦掌参与大陆市场,因此学生求学时具备极强大的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出了狼性;反观台湾薪资处在17年未成长的半衰期,且婴儿出生率不到1%。台湾年轻人正失去父执辈所处的“台湾经济奇迹”下的动力氛围。这虽是结构性问题,但也凸显两岸学生在怀抱“梦想”与“筑梦”之间的养分差异,这也带给台生另类的危机意识及刺激。

  吴行浩指出,站在高等教育端我们还是希望两岸学子、高等教育机构能够多加交流、彼此瞭解。台生也不能只从二手传播去理解中国大陆。现在的台湾不能够在故步自封当个井底之蛙,台湾现在的优势与条件已经今非昔比。台湾学生具备多元背景并拥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如果再具备宏观的视野与危机意识,其实未来道路还是很宽广的。

  吴行浩,1976年生,台湾云林人。辅仁大学法律系学士、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布鲁明顿校区法学硕、博士,吴曾任高雄大学财经法律学系主任、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现为高雄大学财经法律系副教授。当年吴以29岁之姿进入高雄大学担任教职成为该校最年轻教授,因此心态更容易跟学生打成一片,面对当前台湾学子的出路及挑战,他在访谈中处处显露出忧心。

  吴行浩向中评社表示,台湾学生在面对大陆时往往接触渠道都从媒体等二手传播而来,却缺乏亲身实地地接触经验。不可否认大陆当今已成全球第二,因此在各类国际新闻版面上总少不了大陆新闻。这些国际新闻的关注度多少有助台湾学生对于瞭解当前大陆现况、两岸制度反思,以及增进台生进一步探索大陆市场或其他现象的兴趣。

  吴行浩观察,大陆学生因一胎化政策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备受宠爱,在“中国梦”的驱使下,包括海归派学子也纷纷想回大陆市场施展拳脚,大陆学生在整体环境欣欣向荣的同时培养出了狼性且学习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前途与不足也具备一步一脚印的规划能力。对于各式议题的参与程度也颇热衷,这些表现其实会带给台生另类的危机意识及刺激。

  吴行浩说,当前大陆社会的经济氛围有点向像父执辈当年的“台湾经济奇迹”,当时台湾年轻人高唱《明天会更好》,社会动能驱使年轻人肯去创造更多契机,因为大家觉得只要够努力就有机会翻身,但台湾现在缺乏一个代表希望的明确“梦想”。有时候他不忍苛责台湾学生,因为很多时候是大环境养出来的。

  中评社问,大陆教育部统计台生今年赴大陆申请入学激增,例如厦大有500多名台生、上海交大600多名、四川大学约200人、郑州大学120名、华东科技大学500多名。且大陆今年开放台生凭学测均标成绩直接申请就读大陆相关大学,加上大陆近年来政经等整体实力持续上升,明显吸引不少台湾青年选择西进。

  吴行浩分析,台湾学子到大陆也非全然无竞争优势,台湾没有一胎化政策,很多学生成长环境都有兄弟姊妹。因此台生较富同理心、对团体的责任感、对于分享与合作的观念其实比陆生来的更好。台湾多元社会的环境,让台生更懂得尊重不同的群体。他时常认为,若两岸学生能够携手共同组织团队,从彼此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其实大家都能获得收获,或许是互补也可能是互斥,但只要能够融合,就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吴行浩说,以高雄大学法学院而言,近年来我们招收北台湾的学生比例已逐年递减。毕竟法律市场大多还是以北台湾为主。但南台湾还是有它的特殊性跟优势,很多南台湾的学子生于斯、长于斯,对土地情感的连结本来就很深。如果高雄要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其实政府政策要提供诱因全力做多。

  吴行浩认为,同样的大陆13亿人口对台湾的瞭解也还是很少,纵使透过媒体传播所获资讯也还很局限。台生不妨找出自己特质并加以发扬光大,其实台生在大陆只要肯努力,彼此也都能找出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