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给大数据“杀熟”划道“红线”
http://www.CRNTT.com   2020-09-18 08:14:47


  中评社北京9月18日电/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也就是,明令禁止大数据“杀熟”。

  同一个酒店房型,新客和老客看到的价格不一;同一张飞机票,浏览几分钟后涨价……这些童叟有别、瞬间跳价的案例,公众早就受够了,也迫切希望能够引起重视,进行规范治理。

  这个规定之所以引起热议,不仅是因为坐实了“大数据杀熟”,驳斥了一些互联网平台的荒谬辩解,更是从制度层面回应了用户关切——处于灰色地带的在线旅游大数据“杀熟”行为,从此被划上一道“红线”。

  不论是传统的线下经济,还是互联网时代的线上经济,价格公开透明始终是消费者不变的追求。用户能够接受公开的涨价、高价,但暗中的涨价难免让人产生“被算计”的感觉。这种不公平感,不仅会让用户降低对商品的消费欲望,还会降低对平台的好感度。

  而对此,许多平台似乎无动于衷。他们不仅忙于“杀熟”,各种浏览足迹、年度账单、相似推荐、附近好物也在接踵而来,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数据安全的担忧。而平台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笃定自己做得足够大,用户不会流失。

  经营者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过度挖掘用户数据来盈利会让用户感觉被冒犯,也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用户的差评是其一,法律的代价是其二。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规定,消费者可以主张3倍赔偿,最少也是500元的赔偿。如果要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经营者还敢这样做吗?

  此次规定聚焦在线旅游领域,网友由此呼吁,应该同时完善大数据“杀熟”的各个领域立法。期待更多部门参与其中,扎紧制度的笼子。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杨悦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