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速培育内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
http://www.CRNTT.com   2019-05-16 08:07:05


  中评社北京5月16日电/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动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转变。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这一转变进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快,而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也更有条件加速推进这一转变。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建设银行战略规划部董积生文章分析,从各国实践看,当经济发展到中高收入水平,尤其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对外贸易总量较大,进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特别是出口增速将更加趋于放缓,对外贸易顺差减弱,甚至呈现逆差,经济增长将更多由外需转向内需推动。

  中国外需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经济增长路径受到约束。2001年至2018年,中国出口年均增速达到14%,是世界上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不仅支撑了经济增长,也通过进出口带动了国内投资、消费,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但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冲击这一增长模式的基础。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泛起,国际多边贸易规则和秩序受到严重影响,WTO框架下的全球贸易一体化受到严峻挑战;从国内因素看,随着劳动力、用地、生态环保等各种生产成本逐渐上升,过去所依赖的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低用地成本,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换取出口快速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文章指出,加速培育内需增长动力,已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需求结构与档次发生重大变化,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调整升级滞缓,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需求升级,出现了供给制约需求实现的特殊矛盾,“需求疲弱”难以缓解,当前中国传统产能基本上都处于过剩状态。另外一方面,国内市场从日常消费品到投资品以及医疗教育等大量来自进口,每年境外消费达到数千亿美元,甚至超过1万亿美元,不仅使中国经济增长加重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也削弱了国内投资和生产。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手段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增强中国经济运行质量优势,一定程度上也是启动内需,以国内生产替代每年数额巨大的进口高端产品、高质量产品等,实现供需平衡。如果不能促进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大量消费尤其是升级类消费仍建立在外需基础之上,则无疑会极大挤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空间。反过来,只有经济增长建立在内需主导基础之上,中国数量众多的人口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才能切实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需要。生产的终极目的是消费,只有有了消费和消费的扩大,生产和生产的扩大才具有可持续性,经济才能正常运行,而且相比生产的波动性比较大,消费也表现出相对的平稳。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消费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已超过投资成为三大需求要素中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要素。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不出现大起大落。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内投资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定经济增长,需要消费要素发挥更加稳健作用,经济增长更多转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的驱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