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破解美朝互信难题需第三方提供可靠承诺
http://www.CRNTT.com   2018-05-23 15:04:19


  中评社北京5月23日电/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在与到访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他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会晤可能会推迟。

  此前,朝鲜中止了原定于5月16日举行的朝韩高级别会谈,同时表示对即将进行的朝美首脑会谈要“重新考虑” 。《纽约时报》的报道称,特朗普开始询问助手他是否应该参加美朝峰会。

  美朝都有通过谈判解决朝核问题的动机,但美朝之间数十年累积下来的敌意与互不信任是解决朝核问题无法回避的难点。这需要第三方加入以解决“可靠承诺”(credible commitment)这一问题。而中国则是最为合适的“第三方”——因为保障朝美双方遵守各自的承诺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出发点不是预测而是解释。再者,作为分析人而非决策者,我们没有相关国家领导人意图的完全信息,只能通过研究历史、观察现实以及使用一定分析工具作出判断,因而任何分析结果顶多是“最佳猜测”而已。
  
  朝核谈判的核心困难
  
  朝鲜核武问题的利益相关方很多,除了美国和朝鲜,还有韩国、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但是从分析主要矛盾的角度出发,让我们首先考虑美国和朝鲜之间在核武问题上的动机和利益。

  首先要回答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动机问题。朝鲜即便发展出少量核武器,与美国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相比完全没有对等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鲜首先发动核攻击,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因而是一种自杀行为。如果我们相信朝鲜领导层是理性的,那么我们可以基本排除朝鲜发展核武器是为了去主动打击美国利益的动机。

  那么更有说服力的动机是什么呢? 中美许多分析文章都提到,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动机是是为了保障其政权的生存。具体地说,朝鲜发展核武器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是在双方常规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对美国可能对其政权采取军事行动的核威慑。少量核武器虽然作为攻击手段会招致灭顶之灾,但是可以起到威慑对方主动攻击的作用。这是因为,在一国受到攻击的情况下,只要有少量核武器被保留下来,作为回击手段还是可能给对方以不可承受的打击的。核武这种 ”二次打击能力” ,能够令对手在发动攻击前三思。另一发展核武器的动机可能是朝鲜国内政治考量。发展出核武器可以提高民族自豪感,提高领导人的威信和民众对政权的支持。

  从美国的角度看,朝鲜核武器的发展对美国利益构成了两点威胁:一是美国本土安全,二是其军事盟国韩国及日本的安全。对本土安全的重视很好理解,但是盟国的安全对美国也是十分重要的。遍布世界的盟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支点,对于美国主导的二战后的世界秩序的稳定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由于中国的崛起以及亚洲经济的活力,韩国和日本在美国的盟国中地位又格外突出。朝核问题受到关注的二十年多年里,美国政府和舆论大部分时间主要关心的是盟国的安全问题,但是近两年随着朝鲜导弹技术的发展,本土安全问题开始进入了美国政府和大众的视野,加剧了美国上下的焦虑感。

  既然朝美双方都感到威胁,而战争――尤其是使用核武器的战争――又成本高昂,两国之间应该存在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空间。对朝鲜来说,得到美国的安全保障从而停止发展甚而消除核武器、发展经济是比现状更好的局面。而对美国来说,使其本土和韩日盟国从朝鲜核威胁的阴影中脱身,甚至得到和朝鲜发展经贸的机会,显然也是比现状更好的结果。这样一个明显的对双方都有好处的结果为什么至今没有得到实现呢?

  关键是可靠承诺问题至今无法得到解决。美国可以向朝鲜承诺如果朝鲜放弃核武器,美国不会对其进行军事打击。朝鲜如果相信美国的承诺,可以停止核武器的发展,将资源转移到经济发展方面,并且借国际经济制裁结束的机会,近一步拓展国际贸易。问题是,即使朝美一方或双方的承诺是真心实意的,另一方也很难完全相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