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不会“大水漫灌”
http://www.CRNTT.com   2019-12-29 08:48:48


  中评社北京12月29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为明年的货币政策定下了基调。其具体表述由“松紧适度”变为“灵活适度”,这再度被部分市场人士解读为“放水”的信号。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陈果静评论文章认为,将灵活适度等同于“放水”,是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误读。“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近年来,中国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反覆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即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趋近,我们也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文章分析,稳健并不等同于货币信贷零增长,也不意味着银行体系流动性零增长。当前,稳健意味着保持货币条件与潜在产出、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近年来,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广义货币(M2)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随之适时适度调整,M2调整至如今的8%以上,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降至10%以上,但总体上看,货币政策保持了稳健取向,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速度和名义GDP增长速度大体上相当、匹配,较好地平衡了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稳健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当前,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经济金融形势均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要为经济金融健康运行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政策也应该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形势需要,搭配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从外部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着增多。从内部来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同时,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货币政策要在稳健的基础上,更加审慎、更加前瞻、更加灵活,根据经济增长、物价趋势等因素变化,实行更有针对性、更有力的调节。通过精准滴灌,引导优化流动性和信贷结构,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2018年以来,针对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遇到的融资难题,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的政策组合及时推出,金融部门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接下来,仍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同时,货币政策还需要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几家抬”形成合力。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文章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必须确保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平稳运行。在稳健的基调下,中国货币政策仍需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结构性调整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多用改革的办法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