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协调联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9-11-22 08:50:45


  中评社北京11月22日电/“运行平稳”和“稳步推进”是日前发布的10月份统计数据的两大特征。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周人杰文章分析,一方面,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主要指标没有滑出合理区间。比如,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尤其是新增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另一方面,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出口由同比下降0.7%转为增长2.1%,高技术产业投资和新兴行业利润较快增长。应当讲,经过前一阶段的逆周期调节,“六稳”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底气和信心更加坚定。

  同时,对一些指标的回落应高度重视。比如,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降至4.7%,而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而制造业投资增速仅为2.6%。工业、制造业的回落,外因主要来自全球经济的放缓、贸易摩擦的冲击,内因则较为复杂,既有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也有宏观经济整体波动的影响。结构性与周期性因素交织,有效需求与民间投资不足并存,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认识,坚决防范风险,做好政策协调联动,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文章指出,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CPI与PPI的波动。CPI同比上涨3.8%,与此同时PPI同比下降1.6%,这一方面表明物价主要由猪肉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所以在统筹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应的同时,仍要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积极为实体经济造血、输血。另一方面,外需下滑、内需放缓的制约瓶颈亟待突破,一要围绕补短板扩大投资,发好、用好地方专项债,不能让“资金等项目”,二要依靠改革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需求侧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格局、供给侧有利于满足最终需求的产业体系。

  文章认为,宏观调控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政策间的协调联动。横向看,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年度规划的有机配合。纵向看,既有中央与地方各层级关系,也有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的关系。以振兴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为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仅涉及各部门政策协同,还要求省、市、县配套落地,也离不开基层治理创造良好环境。随着宏观调控体制机制日益成熟和定型,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该督查的督查,该问责的问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抓落实。比如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有的能源类企业自身承担的税费降了,但产品和服务价格不降,下游企业得不到实惠。顶层调控设计得再好,离开坚定的执行力也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只有力戒形式主义,以工作实效为衡量标准,摆主次、抓重点,找差距、抓落实,我们才能最大限度把党中央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文章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仍然是提升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基础和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发扬实干精神,用改革开放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