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金融开放提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9-07-26 07:47:18


  中评社北京7月26日电/我国金融开放进程持续深化,最近又按下加速键。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此前大幅度开放的基础上,再次放松外资准入以及放宽外资的持股比例限制。在“全球化”遇到一些挫折的当下,11条新开放措施的出炉,再次彰显中国坚定推进开放的姿态,也必将为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和金融业的壮大注入新活力。

  我国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开放的主题一直未变。2017年11月,外交部宣布中国将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大幅度放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扩大金融开放的11项具体措施;2019年5月,银保监会再度推出12条对外开放举措;2019年6月,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陆续推出9项对外开放举措。监管部门人士频频发声的同时,多项具体政策也渐次落地和兑现。值得注意的是,此次11条新开放措施再次将部分领域的开放时间表提前,并在理财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领域设定了新的开放目标,进一步凸显开放“提速”和“全方位”的特点。

  在当前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背景下,不断推进金融开放有着重大的意义:开放可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倒逼国内金融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提高防控风险的能力,并向全世界传递了积极的信号——中国市场持续开放的趋势不会改变。

  首先,对外开放能为金融业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并助力推进我国金融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在开放与竞争中不断成熟和壮大,但是部分金融机构在经营水平、治理结构以及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与国际领先的机构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进一步开放市场,引入更多的外资机构参与市场竞争,既能丰富金融体系整体供给,又能进一步激发行业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新11条中涉及养老金管理公司、理财子公司等行业领域,在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尽快引入国外主体的先进管理和实践经验,助力整个行业尽快做大做强。

  其次,对外开放将倒逼我国金融业防控风险能力提升。“防风险”是近几年金融业的主题,但是依靠关闭大门、把风险和冲击挡在门外来防范风险是不现实的,在开放中“历练”金融机构,提升金融市场的韧性和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才是长久之道。当然,金融开放不等同于金融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实际上在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服务业外资准入不断放松的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项目的开放还是本着稳妥和审慎的态度推进,以确保风险可控。与此同时,我国监管部门多次强调会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再次,当前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加快推进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对外开放进程,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信心。从相关部门透露出来的信号看,更多金融开放的政策还在酝酿中,如外汇局考虑改革QFII和RQFII,扩大投资范围,研究适度放宽甚至取消QFII额度管理,证监会也在考虑加大期货市场开放力度、扩大特定品种范围等。在改革中推进开放,在开放中促进发展,未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不会停顿,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张莫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