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日殖时期的“皇民化”运动对台湾民众认同的遗害与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19-11-12 12:58:21


 
  三、今后进一步消除“皇民化”运动遗毒的应对

  “皇民化”教育当时并未洗掉多少台湾人的脑子,但在李登辉、民进党和“独”派多年的努力下,媚日、哈日情结却在台湾逐渐生根发芽。民进党籍“立法院长”苏嘉全访日,说出“台日就像夫妻,日本笑台湾就笑,日本哭台湾就哭”的肉麻话。可见,台湾政治人物“皇民”心态依旧。

  因此,如何祛除台湾社会的“皇民”心态,重新构建台湾民众正确的国族认同,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建议:

  一是公开、透明化“皇民”与“台独”之间的政治交易。“台独分子”大多存有较强的日本情怀,“台独”势力背后也往往投射出日本的影子。台湾大学教授石之瑜就指出“经历皇民化的社会世代及其后人是台独势力的主力。”虽然老一辈“台独”逐渐凋零,“皇民思潮”却依然恶疾难除,这背后是一批绿营政客假藉“皇民化”大搞“台独”之实,用来持续强化其所标榜的“日台共同记忆”,乃至培养出一批新“皇民”。与此同时,“皇民”也成为日本的一张牌。一方面,今天的日本右翼将“台独”当作一张牌,用于对抗中国。另一方面,“台独”势力出于政治图谋,急需取得外部势力、尤其是与台湾渊源甚深的日本右翼势力的支持。于是出现了台湾当局对日本右翼的政治献金或收买,以及日本右翼充当台湾当局在日本的说客。⑩为此,有必要揭露日本右翼与“台独”势力的勾搭。比如说聘请台湾媒体人或知情人士公开化、透明化台湾当局对日本政客的政治献金,揭露台湾民进党当局与日本的政治交易,切断“台独”与日本右翼的利益链。

  二是塑造两岸人民共同的抗日史观。当前,一些台湾人还是从日本的观点和立场看待整个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台湾陈淑美教授在“回到历史现场:台人眼中的中日战争”一文中指出:“对受日本教育的台湾人而言,‘九一八’、‘一二八’及‘芦沟桥事变’,是‘满洲’事变、上海(事变)及‘支那事变’。从词汇到内容,他们与大陆籍老人对战争的理解,显然有所不同。芦沟桥事变,他们体会不到‘全民奋起、对日抗战到底’的激昂,南京大屠杀,没人知道日军杀害三十万平民的残暴。”⑪而且,日据时期日本并不满足于使台湾人旁观日本侵华,还要积极动员台湾人参与这场对抗祖国的战争,将台湾人从精神上打造成效忠日本天皇的“皇民”。所以,曾经在日据时代参加“皇军”的台湾人不以日军战败为荣,反以之为耻。这群人及其后代对纪念抗战胜利的认同发生错乱。为此,有必要组织两岸史学家共同编着两岸中国人抗日的纪实或拍摄诸如《金陵十三钗》等纪实片,揭露日本对中国大陆和台湾所犯的残酷剿杀、屠杀等各种罪行,如桃园三角涌大嵙崁大烧杀、嘉义大莆林大屠村、云林大屠杀、台南大屠杀、基隆大屠杀、雾社事件等。

  三是消除日本治理的痕迹并唤醒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祖籍地的记忆。台湾光复后,国民党当局未清除散落在台湾的日据时期代表“皇民精神”的建筑、遗址,比如说典型的日式建筑“台湾总统府”。更甚之,在近年来“去中国化”大潮中,“皇民史观”成为主流,这些建筑、遗址又被大量恢复,而且,在绿营的意识形态塑造下,这已在台湾形成了某种“政治正确”,美化了日据时期的殖民历史。比如说,全台湾没有一座抗日英雄纪念馆,却有八田与一纪念园区,而且近年来民进党籍县市长还纷纷在自己行政区域内恢复神社。此外,日本成立了一个从台湾回国者为中心的组织“一般财团法人台湾协会”,这个协会以加强被遣返的日本人之间的联系为目的,专门收集这批日本人在台湾生活的文献或故事,表面上是为了促进日台交流等广泛活动,但实际上是为了纪念他们对台湾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们与台湾的同学、朋友间的同窗之情或共同记忆。比如举办同学会,参观共同居住过的地方、一起就读的学校等。这样就淡化了日本的殖民历史,而增进的是日本人与台湾人的共同历史记忆。为此,建议支持台湾民间建设一批抗日英雄人物雕塑或者抗日英雄纪念馆或修缮台湾忠烈祠。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台湾同胞回大陆祭祖探亲、修缮族谱等,允许回祖籍地并成为荣誉市民,以增强台湾同胞对大陆祖籍地的认同,追寻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的共同记忆。

  四是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皇民化”的最终消除,还是靠自己的强大。这主要基于“皇民”媚日心态的根源来分析。“皇民化”影响了一代人,这代人是台湾受到现代教育的第一代人,然而所接受的却是日本殖民式现代化教育,日语是他们现代化的思想工具,也成了他们此后一辈子的思想语言。这样一种教育却是一种“强者逻辑”的教育:国家分强弱,弱小国家理该接受强大国家的掌控;文化分先后,落后文化理该接受先进文化的同化;人种分优劣,劣等种族理当接受优秀种族的宰制。1945年光复后的台湾虽名义上恢复了尊严,可社会风貌、民众内心留下的“皇民化”伤痕却早已深入骨髓。日本携明治维新之利自视“文明之邦”、“强国之列”,将“皇民化”等同于文明进步,将台湾一切文化、语言、风土民情贬低为野蛮落后,如此以混淆逻辑的手段制造台湾人的自我认同错乱,甚至令当时社会不少知识分子都难逃内心煎熬,一些人正是在长期的自卑中倍感无着,转而选择了对“本岛人”的弃绝,在极少数人心里还埋下了妄图“脱中入日”的种子。为此,要通过两岸同胞共享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强大,来加强两岸人民的民族自信、增强自豪感,因为日本人向来就认为台湾“皇民”带有纯粹的机会主义。日本学者本田善彦在《台湾人的牵绊》一书中强调:“假如哪一天日本真的没落时,韩国虽略带喜悦但会主动表达帮忙,台湾反而悄悄地远离日本,在中国大陆呵护下甚至假装不认识。”⑫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党轮替对台湾民众统独意识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6ZZB092)。

  注释:

  ①王平,谁制造了台湾“假湾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1-14(04).

  ②林慧玉主编,宜兰耆老谈日治下的军事与教育[M].宜兰县立文化中心1996:69.

  ③黄新宪,关于日据时期台湾皇民化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福建论坛,2005(5):23.

  ④蔡慧玉编着,走过两个时代的人——台籍日本兵[M].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1997:370.

  ⑤蔡锦堂,日治时期日本神道在台湾的传播与局限[J].淡江史学.2001(12):141.

  ⑥吕绍理着,水螺响起——日治时期台湾社会的生活作息[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服务有限公司1998:89.

  ⑦王平,谁制造了台湾“假湾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1-14(04).

  ⑧蔡正元评假湾生:编血统迎合“台独”非贱可形容,中国台湾网,2017-01-03],http://www.vos.com.cn/news/2017-01/03/cms885195article.shtml

  ⑨王平,谁制造了台湾“假湾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1-14(04).

  ⑩(日)本泽二郎着,日本政界的台湾帮[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45.

  ⑪陈淑美,回到历史现场:台人眼中的中日战争[J].光华.1995(11):33.

  ⑫(日)本田善彦,台湾人的牵绊:摇摆在台湾、大陆与日本间的“三颗心”[M].尧嘉宁译.台北:联经.2015:166.

  作者简介:

  成正:政治学博士,厦门市社会主义学院、中共厦门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台湾政治和两岸关系研究。

  廖中武:政治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台湾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比较政治学、台湾政治和两岸关系研究。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10月号,总第262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