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马建堂:多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9-07-18 07:33:53


  中评社北京7月18日电/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导,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国研智库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日前在福建省晋江市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围绕“深入践行‘晋江经验’,聚焦实业、专注主业,促进新时代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主题做书面发言。马建堂表示,实体经济是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全球政治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依托,当前应采取综合系统而又精准有效的举措,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马建堂表示,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决定因素,还是一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基本支撑。当前,我们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雄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工业化,使实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国际地位逐步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在2000年、2006年、2010年分别超过德国、日本和美国。2018年,按现价美元计算,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9%。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也加快了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2013到2018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快于工业增加值增速5.1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报酬的提高是一种必然趋势,加之人口老龄化,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势头较快。2012至2018年,我国人均GDP增长约60%,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却增长了约80%,高出20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用地供给趋紧,土地价格较快上涨。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新增工矿仓储用地12.28万公顷,比2012年减少8.07万公顷。2018年第四季度,我国全国重点区域和主要城市工业平均地价达到每亩55.6万元,比2012年同期上涨24%。

  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经过几十年来高强度的开发,我国资源环境已不堪重负。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对资源环境领域问题也愈发关注,政府对资源环境领域指标约束越来越强,客观上会抬高发展成本。

  四是关键和核心技术的“瓶颈”制约。目前,我国高端产业,如智能装备、自动控制、工业协议、高端工业软件等领域的一些“命门”仍掌握在其他国家手里。据工信部统计,在中国130多种基础材料中,52%依赖进口;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设计软件、50%的制造软件和95%的服务软件市场份额,由国外厂商占据。目前,尽管我国研发投入总规模已居全球第二位,但是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比单个创新主体的投入规模,差距更加明显。

  马建堂指出,发展实体经济需要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综合系统而又精准有效的举措,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一要在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上下功夫。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的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未来,我们要更加充分地调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要实施最短负面清单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的准入条件;要规范市场监管,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要公正执法,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要在优化政策上下功夫。利润率偏低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必须提高实体经济利润率。要通过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采取降准、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扩大直接融资、支持市场化创业投资加快发展等措施,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三要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就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简政放权”为企业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发挥作用的空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是不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在做好“放”的工作的同时,做好“管”和“服”的工作,做到不该管的不要管、该管的管到位、该服务的服务好。

  四要在构建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上下功夫。要弘扬“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的精神和“事事处处讲诚信”的精神。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