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猪芯片”事关乡村振兴大计
http://www.CRNTT.com   2021-03-08 09:05:38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中国应当“要像重视芯片一样重视育种”——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面对媒体的一席话,让种猪话题再次被强烈关注。

  从上世纪开始,我国引进外国种猪,并展开本土化培育,原本是为了解决肉不够吃的问题。“杜长大”(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在海外经历上百年选育,成为瘦肉型猪的当家品种,其实是市场的选择。成长更快,长膘更容易,消耗饲料更少——“杜长大”优势突出。我国也因此实现了从猪肉消费短缺到基本供给平衡的巨大转变。

  然而,就像说种子是粮食的芯片,种猪就是生猪的芯片。业内人士把种猪比作“芯片”,足见养猪业破解“卡脖子”难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虽然我国种源自给率在提高,但种猪质量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只要缺少自主培育品种,企业就会陷入“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怪圈。而且,如今市场也在改变,需求驱动力在升级。中国人已经在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我们的餐桌需要更丰富多样的味道。

  刘永好的建议,不仅道破了养猪产业链的痛点和堵点,而且点明了“猪芯片”背后的乡村振兴大计。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养猪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万企兴万村”可以作为养猪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引种不是不可以,关键要把技术消化吸收利用好,研究和育种工作不抓紧跟进不行。而且,要对应对“猪周期”波动做好准备。这牵涉着科技攻关问题、模式创新问题,也牵涉着完善体制机制的问题。只有各方合力夯实产业基础,才能打破被动引种的怪圈,一个有利于保护基因多样性的产业生态才能建立起来。

  猪粮安天下。“肉篮子”安全,意义重大。国产“种猪”需要强起来,而且必须强起来。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到2022年之后,我国生猪产能呈稳定增长趋势,预计2029年猪肉产量达到5972万吨。预计到2029年,人均猪肉消费量能够达到42公斤左右。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养猪产业蕴藏着巨大机遇,乡村振兴前景光明。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杨博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