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快补齐农村数字经济短板
http://www.CRNTT.com   2021-01-29 08:53:16


  中评社北京1月29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样,数字经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吉富星文章表示,数字经济可更好助力“三农”提质增效。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年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例仅为7.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交易额只有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也只是38.4%。可见,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巨大。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和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将更有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更有力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管理高效化和农业信息便捷化。比如,依靠信息技术可更精准、实时对土地流转的“非农化”和“非粮化”全方位监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赋能。数字技术可有力促进城乡商贸双向流通和价值链融合,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和文化生活繁荣。

  文章指出,相比城市,农村数字经济仍面临不少“短板”。目前,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普遍存在投入大、回报低、实施难度大等问题。在农业生产领域,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不充分。此外,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数字红利的实现。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要抓住数字经济机遇,多措并举补齐短板。

  第一,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有序推进农村新基建。可探索将数字乡村建设融入信息化规划和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完善产业、财政、金融等配套政策。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同时,加快推动农村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点加强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加强整体规划,注重引入市场化、多元化合作机制。

  第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强化人才支撑,提升信息素养。应对农村数字经济挑战,需要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人才队伍。一方面,可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政府、企业等多个主体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同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主体作用,开展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另一方面,完善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主体的平台资源、营销渠道、金融信贷、人才培训等政策支持,切实提升其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

  第三,推动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和科技服务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制造业结合,推动遥感监测、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此外,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与知识更新相结合的长效培训与服务机制,鼓励从云平台获取知识和专家支持。

  第四,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新业态,促进“三产”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等新产业发展。加强网络直播、微商、社群等手段营销,培育农村电商品牌。

  第五,推进“互联网+乡村治理”,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互联网+村级公共服务”,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同时,依托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教育、就业、救助等方面信息化服务。此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加快实施农村“雪亮工程”,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