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外贸创新高更要重视创新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0-12-13 08:45:49


  中评社北京12月13日电/外贸作为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主要途径之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不过,主要建立在要素成本基础上的传统外贸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外部形势变化的需要,迫切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用创新发展塑造中国外贸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优势。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顾阳评论文章称,今年可能是中国外贸史上最为“跌宕起伏”的一年——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导致的“订单荒”“退单潮”,到岁末加班加点赶订单甚至频现“爆单”,中国外贸牵动着国人神经。

  好在中国外贸是从市场摔打中成长起来的,不仅先天具备强大韧性,还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本周公布的进出口最新数据就是佐证。据海关统计,以美元计,1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值双双创下了自197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单月最高记录,出口增速也创下了2018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总体看,不仅外贸规模在持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也实现了进一步提升。

  有舆论认为,中国外贸之所以能“风景这边独好”,离不开好运气的成分。其实不然,这份亮丽成绩单的背后,凝聚着从中央到地方以及每个市场主体的辛勤努力与付出,正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

  文章表示,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在保外贸主体、保市场份额、保出口订单、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精准施策,形成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这些政策“组合拳”有力有效,在稳住中国外贸“基本盘”的同时,还积极推动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为世界经贸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前,有市场分析判断,海外疫情持续蔓延会大幅降低从中国进口的需求。事实上,正是由于海外产能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很多境外订单不得不转向中国。当然,市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还是基于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这个前提,特别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和国内产能快速恢复,为外贸稳增长赢得了主动。

  文章强调,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外贸强劲复苏并非全行业复苏,这种复苏中存在着明显的行业分化。其中,与防疫相关的医护物资、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家具、运动器材等“宅经济”产品,以及与线上转型相关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是推高中国出口的主要动力,诸如服装、鞋帽等一些传统商品的出口尚不尽如人意。

  此外,随着后疫情时代中国出口替代效应减弱,前期转移至国内的境外订单大概率会出现回流。同时,境外疫情暴露出来的经济风险,可能会驱使一些国家开始重视自主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这将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一定阻碍,对此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对于中国外贸未来走向,一个基本判断就是:短期内,出口较快增长的局面仍将继续维持;长期看,随着明年全球疫苗大规模接种,海外产能逐步恢复将对中国外贸产生一定影响,出口或将回归到新的平稳状态。这意味着留给外贸转型升级的时间窗口并不是很长,须尽快抓住有利时机补上短板。

  文章指出,外贸越是创新高,越要重视创新发展。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外贸作为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主要途径之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不过,主要建立在要素成本基础上的传统外贸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外部形势变化的需要,迫切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用创新发展塑造中国外贸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优势。

  对此,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创新要素投入等九个方面提出了精准举措,对加快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作出了再部署。可以预见,随着上述举措加快落地实施,有望催生出更多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它们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