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金融机构须加强公司治理
http://www.CRNTT.com   2020-07-14 09:19:32


  中评社北京7月14日电/近日,银保监会首次公开38名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其中涉及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公司,引发各界关注。

  据披露,这38名股东违法违规事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违规开展关联交易或谋取不当利益;二是编制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三是关联股东持股超一定比例未经行政许可;四是入股资金来源不符合监管规定;五是单一股东持股超过监管比例限制;六是实际控制人存在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行为。

  此次监管部门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公开“亮剑”,有利于督促金融机构树立诚实守信理念,规范股东行为和股权事务管理,进一步夯实机构的公司治理基础。“谁要触碰法律‘红线’、逾越监管底线,监管部门就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一查到底”,针对此次公布的股东违法违规行为,银保监会已采取限制股东权利、撤销投资入股许可、清退违规股权等监管措施。

  近两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反覆强调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监管机构持续开展对中小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信托公司股东股权乱象整治工作。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建设仍任重道远。此前,恒丰银行、包商银行、锦州银行、安邦保险等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其背后原因都是公司治理和内控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甚至有大股东将银行当作“提款机”的现象。防范系统性风险,尤其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筑牢安全底线,是金融机构今年工作的重点。

  银保监会此次公开点名38名股东,彰显了监管机构加大惩治力度的决心。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给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影响,必须最大限度地防范外部冲击,这也要求金融机构的股东股权管理更加规范。同时,公开违法违规股东名单也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进一步防范道德风险。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数量已超过5000家,银行业资产超过300万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近22万亿元。单一风险暴露往往不仅影响某一家金融机构,还极易形成区域风险甚至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影响社会稳定大局。随着我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不少国内金融机构发行的国际化金融产品,也容易受到国际金融资产波动的影响,带来相关风险。今年以来,已有不少银行相关产品受到波及。因此,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既是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需要,也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需要,在目前宏观大环境下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股东、管理层、员工等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还能有效应对内外部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强公司治理的重要性,随着金融业开放步伐加快,中资金融机构未来还将面临更多竞争和挑战,持续强化对机构股东股权治理,对提高银行保险机构的股东质量、推动银行保险机构高质量发展是长期利好。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陆敏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