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精准施策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19-07-19 08:09:06


  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并明确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全国各行各业积极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近年来仅国家投入的创新资源就以每年20%的增速在增加,2018年创新资金投入总规模达到空前的1.76万亿元,创新投入为世界第二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的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创新能力的建设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对相关问题认识不清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施策失准和措施乏力。因此,要从根本上大幅度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强化创新理论指导,大规模培养创新人才,引导和推动社会微观主体培育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越过转变发展方式这一历史关口,进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提高创新能力最基础的工作是强化创新理论指导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创新理论与方法。自主创新能力的本质是理论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的外在化或外在表现形式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然而,创新思维能力,既非与生俱来,也非自然形成,它只能如恩格斯所说的:“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当前,要真正有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创新理论与方法,并把这种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创新实践中去。只有通过系统学习和专门训练,创新理论与方法这种精神财富才会转化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创造新事物的本质力量,通过人的创新实践活动,最终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如果继续采用跟踪模仿的创新方式已困难重重。出于国际竞争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国际上一般的商业技术要价越来越高,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更无法用金钱买到,我们很难再获得跟踪模仿的标的。此外,在追赶的过程中,我们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前面已进入了无人区,前行的路完全要靠我们自己自主探索。这就要求我们要完全自主创新。

  而且,老的无限试错的创新方式也难以为继。无限试错的创新方式不但要耗费巨大的资源投入,同时需要漫长的时间周期。即便我们能集聚起试错所需的所有物质资源,却不会再有试错所需要的时间机会。要在较短的时间机遇内实现既定的创新目标,除了科学理论指引和系统方法支撑,别无他途。从另一个角度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本质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即由资源依赖、规模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上来。这是一场极其深刻的发展方式革命,而这种革命是以思想方式革命为前提的。而思维方式的革命就是要用一套全新的系统科学的创新理论和方法来重新武装人们的头脑,并以此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和研究探索,我国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在广泛研究、学习国内外各种创新创造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该体系在深刻揭示和概括阐述事物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创新的本质和规律,构成了完整系统的创新思想和方法集成,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以及依靠什么创新的基本问题,是指导人们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提高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制度化培养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真正的创新人才是指掌握创新理论与方法,具有创造新事物能力的专门人才。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表现为:第一,能够规划和确定现有事物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即能制定系统创新规划的能力;第二,能用科学方法分析和寻找目标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的能力;第三,能准确快捷地研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的能力。虽说我们倡导万众创新,但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创新的先锋队和领军者。没有他们的引领和支撑,创新的实践会陷入“盲人瞎马,夜半临池”的境地。

  要彻底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创新人才与传统人才的根本不同点。

  第一,创新人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技人才。传统的科技人才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把业已存在的事物再造出来,而创新人才是根据创新理论与方法造出以前不曾存在的更好的事物,所谓更好即具有更好的功能,却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有害作用。

  第二,创新人才不是高学历人才,也不是高职称人才,高学历只代表接受的教育程度,高职称也只代表人才的技术级别。教育程度和技术级别与创新能力有关系,但不完全相等。因为创新能力的本质是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是占有知识的多少。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创新人才学历并不高,甚至也没有技术级别。

  第三,创新人才也不一定是高级别(领导)人才。高级别人才仍然是在用专业知识进行工作,而创新人才最根本的特点是他们通过知识资源功能分类原理所建立的创新数据库,相对而言他们是在用人类全部的知识在工作,这是创新人才能做出不同于常人的创新成果的根本原因。培养创新人才,要眼睛向内,把工作的重点转到现有人才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再造上。那种把希望寄托在对外引进人才上或者国内人才流动上,都是不太现实的。每个单位的情况各有特点,最了解最熟悉单位创新发展需要的还是自己原有的人才。对他们进行创新培训,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创新能力,转变为创新人才,是最现实、最快捷,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全面系统的创新教育培训,需要制定专门的创新教育培训制度,使创新培训体系化、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成效、达到目的。在各地区各行业普遍开展创新培训的基础上,再针对国家级科研院所、大型央企的技术高管、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负责人进行高级创新培训。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他们中一万到一万五千人培养成国家级高级科技创新专家,并以他们为基础,形成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全社会创新的中坚力量。他们将覆盖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所有主要领域和方面,并肩负起本行业本领域创新发展带头人的作用,从而推动这些方面和领域进入创新发展模式。

  中国的科技干部和管理干部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也就是科学的哲学素养。这是中国科技干部和管理干部最大的政治优势和智力优势。因为创新能力本质上是理论思维能力也就是哲学思维能力。中国知识分子有了这种优势,掌握创新理论和方法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就容易转变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对高级科技专家和高级管理干部来讲,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创新教育培训,就犹如给一台台计算机,换装了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这将使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发生质的变化和飞跃,使整个民族的创新潜力像地层深处的火山岩浆一样爆发出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