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绿色浙江”擘画“美丽中国”先行区
http://www.CRNTT.com   2018-07-16 05:15:04


2018年3月23日,游客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留影。新华社
 
  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农村是重点,是难点,也是主战场。

  早在2003年6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浙江展开: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这项工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党委书记何锋锋回忆,几年前,镇里的2700多个甲鱼养殖大棚曾让他夜不能寐,因为甲鱼养殖,村庄臭气熏天、污水横流。但这又是多年的富民产业,70%的村民将卖甲鱼作为生计来源。

  思忖再三,何锋锋和乡镇干部决心和这2700多个大棚“死磕”。他们立了军令状:既要拆了大棚,又不能断了百姓生路。

  早晨去农户家,推销养殖清水龙虾;下午前往上海、南京的市场找甲鱼贩子推销甲鱼。几年下来,2000吨甲鱼顺利“去库存”,村庄恢复了“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模样,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治猪总司令”“暗管夏洛克”“垃圾博士”……在浙江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些身份不同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勠力同心;“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河长制”“湾长制”“美丽乡村建设”……这些各有侧重的制度建设,在之江大地上连绵接续。

  金华浦江境内的“黑臭河”“牛奶河”彻底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浦阳江沿岸全长17公里的生态廊道;衢州又臭又脏的养猪场升级成了4000多家家庭农场,转型成为长三角的生态农业园;“山也青,水也清,人在太湖堤上行,白鹭三两声”的景象,又在湖州南太湖上重现。

  “千万工程”推行15年来,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比高达97%,74%的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建制村全覆盖,41%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