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支持经济复苏 用好“看得见的手”
http://www.CRNTT.com   2020-04-17 15:07:50


  中评社北京4月17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某经济论坛上提出:当前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危机已经超越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范畴,因此在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上,简单地加大供给侧调整、逆周期调整,不足以应对当前出现的问题。这一发言,一方面说出了许多人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支持经济复苏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境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冲击,却并不是在短期内能抚平的。由于境外疫情局势仍然紧张,很多国家采取了“封城”乃至“封国”的措施,导致我国大量出口导向型企业订单中断,部分企业甚至在复工后又不得不停工。更严峻的是,即使未来境外的疫情控制住了,但已经中断的产业链和贸易链很可能会进行重组,我国的这些出口型企业能否“再续前缘”,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疫情发生后,为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中央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扶助政策。这些扶助政策虽然密集,但它们大都是沿用了疫情发生之前已经多次应用的政策。正因为这些政策已经沿用多年,实际上已经产生了递减效应,而且在多次使用后,能够继续使用的空间也在收缩。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采用“堆叠政策”的方式,把疫情暴发之前的常规政策进一步加码,很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近日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这次会议提出的“三个循环”,切准了疫情发生以后我国社会经济运行中新出现的阻点和痛点,指明了当前复工复产必须重点抓住的环节,有利于复工复产顺利推进并保证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不出现大的问题。

  在未来的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一方面当然应该继续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做好文章,使中小微企业能够保持活力,另一方面,更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循环”的要求,加大扶助力度。“产业循环”,就是要保证企业原材料的“来路”和产品的“去路”都能畅通,让企业能够转动起来;“市场循环”,就是要保证产品适销对路,有市场承接;“经济社会循环”,则是要在保证企业复工复产的基础上能够为居民就业提供基石,使居民能够保证有基本的收入。

  要实现这“三个循环”的目标,仅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更需要政府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用好“看得见的手”帮助企业走出难关。尽管对我国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但在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受到疫情摧残,短期内市场已经出现失灵迹象的情况下,政府也要发挥好国家能力的优势,利用手中行政权力有所作为,使经济社会运行这列火车不会“停”下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