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差异、危害及应对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20-04-30 00:18:46


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港澳青年赴大湾区粤地各城市求职创业。
  中评社╱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差异、危害及应对之道 作者:林斯娴(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博士研究生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差异、历史教育差异、流行文化差异、媒介使用差异等方面。港澳青年在文化认同方面的欠缺和偏差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与政治后果。本文亦从以上诸方面就如何化解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的差异提出个人的相关思考。

  大湾区覆盖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等九大城市,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港澳两地与区内其他城市在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及思想特点方面差异很大。

  作为曾经的殖民地,港澳两地的文化背景中遗留有浓烈的“中西拌盘”的殖民地文化色彩。港澳青少年除保留本国文化特色外,亦深受西方思想文化与新闻传媒的影响。此次“香港修例”风波中,参与反中乱港活动的有不少是年轻人。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的报告显示,2019年6月至8月的一系列行动中,大部分参与者年龄介乎20至30岁之间,而19岁以下者亦占据十分之一左右。①这类年轻人受到西方反华势力及本地分离主义的蒙蔽与煽动,在本应静心读书、勤恳工作的年纪却走上街头、参与非法暴动,这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哀,也是民族和国家的悲哀。这一现象警示我们,如何推进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尤其是促进香港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仅是个文化问题,更是一个如何促进香港和平稳定及保障“一国两制”在港澳顺利贯彻的大政治、大战略问题。

  一、大湾区青年的文化认同差异

  综而论之,港澳两地青年与大湾区内地城市青年的文化认同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语言文字差异、历史教育差异、流行文化差异、媒介使用差异。

  (一)语言文字差异。自1956年国务院通过并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及《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起,中国内地逐步开展汉字简化工作与普通话推广工作。自此之后,简体汉字与普通话逐渐成为中国不同地区人民进行社会交往、文化交流的主要资讯载体。与此同时,港澳地区始终保持着使用繁体汉字的传统,语言也以区域性方言(粤语)为主。由于粤语具有“手口不一”的特点,且语法用词与普通话具有较大差异,给港澳及大湾区内地城市青年之间的资讯与文化交流造成了一定阻碍。

  此外,不少港澳青年还心怀“繁体汉字为正统”的文化优越感。在一项以香港学生为主的问卷调查中,约77.43%的受访者同意繁体字比简体字优越,认为繁体字更能展现书法艺术之美、更具备表意功能、更有利于传扬中国文化②。也因此,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不愿意对粤、港、澳的文字进行统一,对学习简体字的态度也不积极。而即便支持文字统一,也多半认为汉字应该废简复繁,推广港澳地区使用繁体字的传统。

  (二)历史教育差异。中国内地教育体系十分重视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一向注重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历史观念及国家意识。港澳地区的教育体系曾长期由殖民地政府主导,其教学理念、教育目的、教材编撰都与内地差异巨大。回归之后,澳门特区政府就这些问题在澳门进行过重大改进,但香港教育系统则变化不大,在这方面始终遗留诸多问题。

  首先,“中国历史科”在香港教育系统中被边缘化。殖民地时期英国政府为维护其在港治权,极力避免“中国历史科”在中学进行教授。而回归之后,香港教育局在教学改革中则以历史学习过于沉闷为由,取消了“中国历史科”在初中独立成科的地位,高中选修“中国历史科”的人数也在逐步递减③。这导致许多香港青少年未能接受系统性的中国历史教育,更谈不上爱国主义历史教育了。因此之故,对于国家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苦历程,港澳青年、尤其是香港青年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

  与此同时,于2001年初步敲定、且在2009年成为高中必修科的“通识教育科”也成为了促使香港青年政治激化的原因之一。该门课程最初由首任特首董建华推动,本意在于解决当时教育制度下部分香港学生高分低能、祇知死记硬背、不知融会贯通的问题。课程宗旨包含“加深对自身、社会、国家、人文世界和物质环境的理解”和“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对社会、国家和世界有认识和负责任的公民”等④。但这样一门本可提高香港青少年慎思明辨能力、瞭解当代中国现状与发展的课程,由于师资训练不足、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缺乏监管,最终却被反中乱港势力所利用,导致初衷与结果背道而驰。教材中屡次出现抹黑国家与民族的内容,如:将香港种种复杂社会问题的源头全部指向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将内地人描绘成抢占资源、贪得无厌的“蝗虫”,并对各种引起社会动荡、破坏法制的行为进行美化等等⑤。而曾任香港考试及评核局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席的赖得钟近日亦被发现于网络上散布鼓吹暴乱、辱骂员警的言论,导致家长对通识科教师是否能保持客观、专业的授课态度产生质疑⑥。

  总之,由于教学科目设置及监管上缺陷重重,香港地区青少年缺乏客观瞭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途径,也缺乏理解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的正确引导,造成了对中国历史及现状的认知偏差。

  (三)流行文化差异。港澳两地作为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历史交汇地,曾经是中国内地人民瞭解世界文化潮流的重要窗口。尤其是香港,在过去几十年间,曾经向中国内地输入包含港片、港剧、流行歌曲、武侠小说等在内的诸多文化产品,对一代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随着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如今内地的流行文化正焕发着勃勃生机,除了传统的影视娱乐之外,新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学、电子游戏、二次元动漫等,均已发展出相当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截至2018年末,中国文化产业资产总额达22.6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0万亿元,分别比上次经济普查时(2013年末)增长118.3%和55.5%。同时,文化新业态特征比较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共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2.4%⑦。文化新业态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数位与网络技术,而随着人工智慧、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继续提升,新的内容生产模式、新的细分市场、以及新的消费模式还将不断出现,整个文化产业正面临一场颠覆式的变革。

  此外,近几年来内地文化产业圈涌现出一股“复古”的风潮,力求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及传统文化追根溯源、发扬光大,体现出新一代文化工作者及受众充分的民族自尊与自信。一大批制作精良、细节考究的文化产品应运而生,并被打造成内涵丰富、可塑性强的大品牌、大IP,承担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命。藉由这股风潮,不少源自香港的旧有文化产品,比如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也被重新拾起,重新诠释,结合多元平台,与当代流行文化与时尚生活相接轨,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相对,近年来香港地区流行文化产业却呈一蹶不振之态势。本土文化产品难以满足青少年的娱乐需求,欧美、日韩流行文化大行其道。同时,由于许多香港青少年对于内地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距离,导致在内地青少年中广受欢迎的文化产品、品牌IP很难进入香港市场。因此,即使处于科技发达、通信方便的现今时代,两地青少年间的文化隔膜却未有明显减轻。

  (四)媒介使用差异。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港澳地区各自运行着一套不同于内地的媒介体系,因此港澳两地青年的媒介使用习惯也与大湾区其它内地城市青年存在巨大差异。如今青年的资讯往来重度依赖于网络社交媒介。以香港青年为例,他们通常从Facebook、YouTube、Twitter、或本土报纸网站上获取资讯,私人沟通则主要依靠WhatsApp、Line或Telegram。大湾区其他城市青年常用的微博、微信、B站、抖音、QQ等应用在香港青年间普及率较低。根据GlobalWebIndex于2018年的数据,香港地区普及率最高的前五位社交媒体中,前四位均为西方社交媒介,即:Facebook、YouTube、WhatsApp和Instagram,其普及率分别为85%、83%、82%及57%,而中国内地社交媒介中仅有微信列入第五位,普及率为53%,距离前几位仍有一定差距⑧。

  这种媒介使用差异导致两地青年之间形成了两个壁垒分明、截然不同的网络社区。一方感到熟悉亲切的网络话语、流行文化符号,热衷关注的社会文化议题,对另一方而言却全然不知所云。双方现实生活模式本就有距离,而网络文化心态更是大相径庭,当然会给彼此的沟通交流、瞭解互信造成巨大障碍。

  二、大湾区青年缺乏文化认同造成的危害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文明型国家”⑨,对中国传统及现当代文化的高度认同一直是全国各地各族人民凝聚一心、共同奋进的精神基石。港澳地区青年与大湾区其他城市青年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不利于双方在往后的社会建设工作中建立团结互信、共同协作的良好关系,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同时,港澳青年对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缺乏认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及现状缺乏尊重,导致的不仅仅是文化差异,更是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西方反华势力及本土分裂分子藉由青少年认知能力不足、社会阅历匮乏、单纯易冲动的特性,通过对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文化教育无孔不入的渗透,获得了巨大的操作空间。他们不惜祸乱地区正常社会秩序,损害地区发展前景,以便捞取个人私利及政治资本。此外,港澳两地的稳定与发展事关“一国两制”大计的成功实践,港澳青年缺乏文化认同的问题一旦持续下去,将会令西方反华势力及分裂分子的气焰更加嚣张,提出更多无理要求,从而进一步抹黑国家形象、威胁国家安全,损害国家核心利益。

  此次香港“修例风波”期间,数以万计的香港青少年在美英等一些反中乱港势力的鼓动下上街游行示威,一个重要背景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爱国、爱港情怀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的发展成就及中央政府对港澳的“仁”者情怀视而不见。由于其种种不合理要求未得满足,他们便打砸抢烧、袭击平民,在街头胡闹数月,严重破坏了正常社会与经济秩序。由于接连发生暴力事件,游客望而却步,市民亦不敢外出,香港本地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受到巨大冲击,整体经济发展出现下滑。据报告,香港2019年第三季经济收缩2.9%,陷入技术性衰退,为自2009年环球经济大衰退以来首次发生⑩。与此同时,失业率亦从之前连续五个季度的2.8%微升至2.9%,较上一季增加6100人⑪。此外,一连串暴乱事件对香港的国际声誉造成了巨大损害,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一直在世界上保持着稳定、安全、法治的良好形象。此次这一形象被破坏殆尽,即便风波能及时平息、秩序得到恢复,外部资本是否对在港投资仍能保持与过去同样的信心则难以预料。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