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政府此次在习近平来访时,一再要求中国要按照“国际路规”行事,布什时代也曾提出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但中国在参与“国际路规”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有多大?中国成为“利益攸关方”如何真正共享现行体系带来的利益?是美国试图与中国建立互信时需要以长远战略思维来考虑的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应当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依法治国,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更好地尊重和保护广大民众的合法权益。雷默指出,“北京共识”不是要抛弃“中国模式”,而是如何使“中国模式”更好地容纳全世界共同认同的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解放思想、政治改革愈显重要。
与此同时,在中国快速崛起的过程中,还应当防止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滋长。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谢淑丽(Susan Shirk)指出,过激的民族主义情绪将是中国崛起过程中最大的风险之一。此言可谓忠言逆耳,要知道,中国国内还面临很多困难、问题与挑战,仍需长期聚精会神地搞建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远没到自满自大的时候,更没有出头当老大的资本。
今后40年,如果中美两国都能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克服冷战思维与零和心态,通过频密沟通和务实合作,逐渐积累互信与友谊,中美两国就完全可以成为合作伙伴,从而走出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大国关系新路,再上一层楼成为战略伙伴也并非绝无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