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利于要素市场化配置
http://www.CRNTT.com   2020-05-20 08:07:08


  中评社北京5月20日电/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中共中央、国务院3月30日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此前,人民银行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大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力度。旨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能。针对《意见》相关内容,记者专访了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博士。

  《金融时报》记者:上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排头兵,是金融开放的窗口之一,具备建设成为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和优势。为什么说上海具有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

  宗良:一流国际金融中心通常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高度集中、各类金融市场能自由生存和发展、金融活动与交易更能有效进行的大都市。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是远东地区的中心点。首先,从交易时间来看,能够与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构建起24小时无间断营业交易。其次,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是我国对外贸易中心和远东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国际贸易繁荣,国际交往密切。第三,上海背靠长三角经济带,能够与江浙等经济强省形成一定的协同优势和联动效应。

  二是经济基础较为雄厚。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的领军城市,上海经济基础雄厚,产业基础较为扎实,具有辐射内地、带动全国的重要作用。上海市经济发展实力为上海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金融中心主体架构完善。第一,金融要素市场齐全,金融产品种类丰富。上海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债券、股票、保险、货币、黄金、外汇、大宗商品、期货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第二,金融机构聚集,参与主体增多。上海是国内最大的外资金融机构聚集地。第三,金融基础设施完善并持续优化。上海已初步建立起本外币、多产品、跨市场的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体系。

  四是金融业开放水平较高。一方面,上海是我国金融开放的排头兵,主动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速度。相继推出黄金国际版、沪港通、沪伦通、债券通等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支持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资金管理中心经批准后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不断放宽外资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拓宽外资机构参与我国金融业的经营范围等;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主动开放进程稳步推进,效果显着,获得了国际的认可。A股先后被纳入明晟(MSCI)指数、富时罗素等全球指数,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等主流国际指数,人民币价格形成功能不断增强。

  《金融时报》记者:未来一段时间是否是建设金融中心的最佳时间窗口?新时期上海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有哪些重要机遇?

  宗良:近年来,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得到多维度、全方位的提升,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7)显示,上海已超越香港,上升至第四位。未来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空间巨大,上海建设一流国际性金融中心面临重大机遇。应抓住机遇,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其一,疫情冲击下的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格局正在变化。从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来看,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等逆全球化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伦敦和纽约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新冠肺炎疫情则进一步重创了有关国家的金融、贸易、制造业等。目前,虽然中国疫情已得到控制,但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将长期坚持的政策指针。我国金融业的开放进程也将进一步影响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

  其二,中国经济平稳发展。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6.1%,虽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金融去杠杆进程稳步推进,系统性风险降低并可控,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依托于雄厚的经济实力,上海建成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底气十足。2020年中国经济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但比较而言,是影响较小的。化危为机是未来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着力点。而国际金融中心通常是经济重心的核心体现和重要标志。

  其三,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正在加深。依托“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加快,正受到越来越大越多的关注。人民币被众多国家视为最重要的结算货币和外汇储备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各经济体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占比升至2.01%,创下2016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未来人民币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重点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必将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金融时报》记者:上海应如何把握好历史机遇和时间窗口?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质增速,应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向建成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的目标迈进?

  宗良:应该说,仅从排名来看,目前上海已是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但从软硬件的细节上看,与国际最先进的国际金融中心仍有明显差距。未来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结合《意见》的落实,把握关键点,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金融中心。

  一是对标接轨国际高标准规则。对接高标准规则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上海应对接高标准规则,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优质金融营商环境,探求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开放。第一,健全金融法治环境。对内外资金融机构适用同等监管要求,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大对违法金融活动的惩罚力度,加快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参照国际高标准实践,提高案件专业化审理水平,增强案件审判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第二,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整合全球数据资源,实现平台协作,对跨市场、跨国界的金融活动实施“穿透式”监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