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5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报道,特斯拉的触底反弹与其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节拍高度吻合。国产后带来的规模化,促成了整车成本的降低;不断下调的车价又收获更多的“韭菜”,形成生产与销售的良性循环。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上海超级工厂的加速运转与特斯拉在美国生产的“走走停停”、柏林工厂建设的遥遥无期更对比鲜明。所以,“如果没有政策支持以及上海超级工厂及时投产,特斯拉可能真的就倒闭了”,有业内专家也这样认为。
截至当地时间1月13日收盘,特斯拉的市值达到8099.11亿美元,是第二名丰田汽车的3.85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个人财富随之飙升。2021年伊始,他就以超过1850亿美元的净资产,取代“在位”四年之久的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跃居新一任全球首富,成为新闻焦点。
但是,近在2018年,无论是陷入“生产、亏损地狱”而濒临破产的特斯拉,还是被迫辞去董事长一职的马斯克,都很难让人将他们与当下的“辉煌”联系在一起。不到三年时间,是什么将“岌岌可危”的特斯拉迅速拉上顶峰?对此,人们的看法与评论颇多,正所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观点认为,特斯拉的产品本身自有过人之处。不可否认,特斯拉确实抓住了全球电动化浪潮的窗口,并对产品加以高科技“包装”,多重概念加身热度攀升。但无论国内国外,特斯拉的装配工艺、产品品质都几乎是公认的水平线之下;更严重的是,暂时“告别”自燃隐患后,特斯拉引以为傲的自动驾驶又频频“宕机”,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屡屡现身,实难称得上是可靠放心的伙伴。
还有分析认为是特斯拉品牌的吸引力使然。特斯拉惯用“源源不断”的话题炒热自己,但无论是不顾及老用户感受和对品牌自身造成伤害的频繁降价、还是多次将质量问题 “甩锅”消费者,都无法带来正面“流量”。况且随着传统车企纷纷进军电动化领域,特斯拉也很难再一枝独秀。
更有人认为是马斯克以个人魅力撬动了市场。“不拘一格”的马斯克在推特上“唇枪舌战”、在国产Model 3交付仪式上“放飞自我”跳起尬舞等等,都赚足眼球并“吸粉”无数,但若说能以粉丝效应支撑车企发展,却也难以如此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