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19-11-24 08:49:09


  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与越来越多的实体行业深度融合,在促进跨地区的制造业协同发展、工业互联、智能制造、数据共享,以及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开始探索区块链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落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区块链+智能制造”快速崛起。区块链赋能智能制造产品研发与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能有效解决产业中信任与效率问题,为用户带来新的价值体验。事实上,互联网是信息共享的时代,区块链是价值共享的时代。区块链“多中心化”的特点,有力支撑“制造业服务化”和“产业共享经济”的升级,特别是基于区块链智能产品实现的数字价值通证的产出、流通和激励,可以有效推动制造业创新创业企业迅速跨越鸿沟、实现指数增长,形成以智能硬件为基础的新商业生态。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资源的共享,例如算力、硬盘、带宽,并将个人数据量化、价值化、资产化。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方兴未艾。目前,金融是区块链技术应用最多、落地程度最深的领域,而供应链金融又是实体经济与金融领域的重要结合点,区块链打破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藩篱,有效促进融合共生发展。我国传统工业制造所面临的资金融通问题,通过深化供应链管理与区块链的结合,能赋予供应链新的生命力。区块链能让金融信息不再成为孤岛,透明供应链有利于区块链赋能制造业供应链金融管理和生态建设。

  “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潜力巨大。工业互联网实现了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区块链赋能工业互联网,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可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区块链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相结合,可赋能工业大数据,构建可信工业互联网。通过区块链结合物联网设备,可从数据采集源头保证真实性,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可以杜绝人为恶意修改数据,保证数据真实可溯源,区块链能够实现让链上数据对符合条件的数据需求方透明可见。同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分析与学习,优化软硬件性能。

  “区块链+产品溯源”前景可期。工业产品溯源是区块链落地的重要场景,区块链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使产品溯源成为现实。区块链保存完整数据,使得不同参与者使用一致的数据来源,保证了信息的可追溯性,以此实现价值链信息透明、安全、共享。同时,区块链的穿透式监管能够让监管更加准确,让用户放心消费,实现消费升级的愿景。

  总体上看,由于涉及场景较为复杂,我国区块链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区块链在工业领域落地还面临一些瓶颈:一是缺乏可规模化推广的区块链典型创新应用;二是节点规模、性能、容错性三者之间难以平衡;三是跨链系统互联仍存在障碍;四是链上数据与链下信息一致性难以保障;五是缺少统一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六是网络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特别是我国区块链的落地除了面临技术难题,也面临市场融合、人才培养与法律制度有待健全的挑战。目前,实体企业对区块链的认知相对不足,变革意识不强等也制约着区块链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发展。

  与此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监管落地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传统的治理、监管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探索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包容审慎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新业态,探索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议积极探索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共性支撑平台建设与发展,促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有效降低企业转型门槛,缩短转型周期,形成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实体经济形态,培育发展新动能。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于佳宁、毛晓君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